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被爆造假骗医保基金
知情人士提供的录音资料显示,一位女患者找“熟悉”的医生为其办理高血压“特殊病”证明。这位医生指导女患者找一位患有“脑梗”病的人员来医院做检查,在没有查出脑梗的情况下,医生为患者伪造一份脑梗塞检查报告单,以及相应的出院记录和门诊病历。
“这里有‘生客’和‘熟客’之分。生客就是头一次两次的,你还要装模作样去住个院,你要是住了一两次变成‘熟客’了,你可以直接把社保卡交给医生,到他们手上,每隔十几天给你刷一次住院。”这名知情人士说。
本是百姓“救命钱”
缘何变成“唐僧肉”?
知情人士反映,医护人员之所以冒风险大肆违规骗保,是因为该医院对各科室医生设定了相关的“指标考核”。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骗保在该院已成半公开的秘密,甚至医生出现医疗纠纷事故后,涉事医生用“举报医院骗保”要挟院方。
通过“挂床住院”、虚假住院,或通过掌控“熟客”的社保卡虚开诊疗项目,医院增加了医疗收入,而对于“病人”来说,本应由个人账户支出的费用可由医保统筹基金负担。看起来“双赢”的交易,蚕食的是国家医保基金安全,侵害的是全体参保人员的利益。
安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赵存喜认为,上述种种乱象,折射出该医院在住院规范性、监督审核、医保结算等方面存在漏洞。该医院医护人员的行为,属于性质恶劣的骗保行为,应该受到严惩。
一位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坦言,虽然骗保行为是国家重拳打击的对象,但现实中依然有某些医疗机构心怀侥幸,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
“防范医疗机构或个人套取医保基金,既需要依法管理,也需要科学施策。”安徽省政府法律顾问陈宏光教授认为,对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相关部门应完善规则设计,明确监管者、医疗机构及个人的权责关系,坚决杜绝非法行为产生“合法利益”,消除寻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