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月子会所实良莠不齐 产妇入住像赌博

法制日报   2017-12-01 16:43

  专业监管不可或缺

  据了解,由于目前母婴保健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专门的经营范围、行业类别表述及注释,所以被归类于居民服务中的“家庭服务”。因此,月子会所的开办没有专业要求,与普通商业机构一样,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后即可营业。

  针对这些情况,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从今年9月1日起实施。“要求”从经营管理、从业人员、环境及设施设备、服务内容、专业技术、争议和投诉等方面,对母婴保健服务行业的特点提出了要求,填补了相应领域的管理空白。

  不过,“要求”的标准属性为GB/T,其定义“推荐性”,即为“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由于缺乏强制性,有多少商家会主动邀约检查、这个标准能发挥多少实质意义?这些问题仍有待观察。”一位业内人士说,这种来自制度层面的“他律”虽然是必须的,但到底能否起到真正的监督与保障作用,关键还在于其能否被有关监管部门和经营者真正落在实处。

  参与制定“要求”的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副主委方邓兴表示,目前母婴保健行业仍存在监管混乱等情况,在“国标”落地之后,预计还会有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将陆续出台。

  方邓兴说,“要求”并非是第一个针对月子会所制定的标准条例。早在2015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就已试运行《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这一标准相对“国标”而言要求更高,如消毒卫生标准是参照三甲医院的消毒要求。若是以此标准对照,目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月子会所并不多。

  对于此类事件,沈立认为,从管理上来说,月子会所一定要有有经验的护士,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培训,“月子会所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准入门槛低,没有软硬件标准约束。我们考察过好几家月子会所,各种条件的都有,消费者主要靠网上的口碑作参考依据”。

  “除了《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和《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外,业内还有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评审,这是对月子会所作出的权威评级,目前是由各月子会所自愿参评。”方邓兴说,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评级可以更直观地帮助消费者选择。

  “月子会所属于新兴行业,就像一个新生儿需要专业的呵护、专业的监管才能茁壮成长,应找个办法好好地管起来,培养好。”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徐丛剑说。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澳大利亚警方缴获逾1吨可卡因 逮捕5名嫌疑
  • 美国加州州长:当前关税政策“可能令美国丧
  • 多家银行发布公告 严禁信用卡套现“炒金”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