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天猫花样促销活动方案被吐槽 是套路还是陷阱?

央广网   2017-11-15 16:52

  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成交额定格在1682亿,再创新高。然而,今年双十一与往年不同,打折优惠规则复杂,“剁手”还要考验数学功底,引来消费者纷纷吐槽。今年双11有哪些套路与陷阱?“双11”的天量销售额,是否透支了未来消费?“新零售”时代,零售商如何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为您深度解析双十一狂欢的冷思考。

  1、 聚焦——天猫双11购物狂欢,1682亿又创新纪录

  11月12日零点,全球电商平台的单日成交额新纪录定格在1682亿元。这是天猫双11当天全天成交额。去年,这一数字是1207亿元人民币。而2009年双11诞生时,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只有5200万元。今年的成交额较9年前增长了3000多倍。

  11秒破亿、3分01秒破百亿、6分05秒破200亿、40分12秒破500亿,去年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突破千亿的时间是18时55分36秒,今年提前了10个小时。

  9年间,双11的范畴不断扩大,成为一场社会大协同,这场一年一度的“超级大工程”,也成为商业力量和技术创新的一次集中展示。

  2、 解析——规则复杂套路多多,消费者要小心陷阱

  规则复杂,考验智商

  前几年双十一,你痛快的“剁手”就行了,现在很多人发现,自己的数学还要好,否则你都不知道疯抢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打折。

  对于今年的“双十一”活动,51.07%的受访者表示就凑凑热闹,仅三成受访者表示期待。女性对“双十一”的期待程度略高于男性。谈及“双十一”期间的商品价格,47.65%的受访者认为比平时便宜,但没达到宣传的优惠力度。年龄对受访者的积极性也有影响,80后、90后参加“双十一”的积极性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

  这届双11恐怕是有史以来难度系数最高的一届,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分期利率优惠、花呗额度提升、X天保价政策……就算你能把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搞懂,在疯抢的过程中也肯定体验到什么叫计划赶不上变化了。

  “定金”与“订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果你既不是法律人士,又没参加双十一网购,可能很少在意这两个词的区别,但现在你必须要掌握,否则可能会被坑。“定金”与“订金”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可是大不相同,最直白的说就是,“定金不退,订金可退”。

  本届双十一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而非“订金”。虽然有“定金可翻倍”等看似十分优惠的条件,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定金不退还,这一规则在付定金页面也有相关协议需要消费者手动勾选。而为了不损失定金,很多人只能硬着头皮买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今日(5月14日)最新油价:92,95号汽油最新
  • 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一审被判死缓
  • 4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