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中国红牛和泰国红牛争夺战的背后

中国经济周刊   2017-09-19 09:00

  隐身的奥地利红牛

  在双方进行拉锯战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红牛饮料的另一利益方——奥地利红牛的身影。它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出现在中国市场?它对中国红牛意味着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奥地利人马特希茨联合许书标创建奥地利红牛公司,分别持有49%的公司股份,余下2%归许书标长子许书恩(现任红牛饮料集团董事长)。

  “奥地利红牛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为了进入中国,奥地利红牛做了长久不懈的努力。”奥地利红牛官方曾在中国媒体上公开表示。

  根据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显示,奥地利红牛的全资子公司瑞步饮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12月30日就在上海注册成立。据了解,在红牛创始人许书标逝世后,许书标的后人继承了泰国红牛的事业,将泰国红牛的股权出让给了红牛的全球核心企业——奥地利红牛。随同转让给奥地利红牛的,包括红牛的品牌资产。

  一直以来,奥地利红牛通过进口渠道进驻中国市场,却少见营销推广,销量也不温不火。另一方面,马特希茨治下的奥地利红牛创下了2016年在全球售出60.62亿罐的纪录。显然与销量已经十分成功的全球市场对比,蛰伏几年之久的中国市场对奥地利红牛来说,显得愈发关键。

  “两只牛”是否存和解可能?

  如今,红牛商标争端日趋白热化,会不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实在不方便评论,请谅解。”华彬集团新闻发言人婉拒了《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

  接近华彬集团的内部人士表示,华彬集团虽然早已开始将鸡蛋往其他篮子放,例如先后收购美国最大椰子水销售商Vita Coco 25%股份、引进儿童饮料果倍爽、控股高端水VOSS、强势推出一款欲替代红牛的能量型维生素饮料新品“战马”等,但还是希望能像王老吉和加多宝那样最后一笑泯恩仇。

  “虽然双方都很强势,但鱼死网破应该不是最终目的。中国红牛本来手握80% 续约成功的可能性,如今只能五五开。如果泰国红牛一定要一意孤行,也可能导致谈判失败。在利益面前,没人抵挡得住这盘巨大的生意,因此不排除双方最后有和解的可能。”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道。

  他认为,华彬集团做了20多年红牛,具备团队、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其他任何一个运营商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去取代它。若华彬集团无法再使用红牛这个商标,也许它旗下另一个功能性饮料“战马”会成为主打。不过现在看来,“战马”很难在一二线市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若谈判破裂,华彬集团或许会打造一个更加高端的品牌。

  事实上,各路掘金者已纷纷发力,想抓住机会扩大市场。可口可乐引入的“魔爪”,依赖可口可乐强大的渠道能力,出现在消费者眼前;广东本土饮料企业东鹏饮料,高调推出升级版的金罐新品;另一广州饮料品牌亚洲饮料则推出亚洲雄风,正式进军功能饮料市场……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两只牛是否和解,功能饮料的财富版图都会被后来者改写。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