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食品安全热点③: 解决网络食品监管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国经济网   2017-01-06 17:10

­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

­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记者 韩肖)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光明网协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今日在京举行。针对2016年备受关注的网络餐饮安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表示,应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诸如信用信息的披露来发挥消费者的选择力量,鼓励消费者用脚投票促使平台提升对消费者的保护意识。

­  网络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  2016年3月,央视315晚会曝光黑心作坊入驻“饿了么”,食品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此外,近年来,随着近年网购的兴起,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便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也越来越担忧。

­  中国经济网舆情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12月13日共监测到“饿了么”相关新闻报道168440条,博客6082篇,论坛28636条,微博原发、转发749310条,微信198514条。从该事件的网络舆情占比图可以看出,新闻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对其讨论较多,而博客和论坛的相关讨论较少。

­  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315晚会曝光黑心作坊入驻“饿了么”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加之监管部门加大对网售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16年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舆情热度一直未减。从话题地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和城市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  中国经济网舆情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12月13日共监测到“饿了么”相关新闻报道168440条,博客6082篇,论坛28636条,微博原发、转发749310条,微信198514条。

­  专家解读:打破信息不对称有助于解决网络食品安全问题

­  对于网络食品发展现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表示,目前情况来看,网络食品立法正在日臻完善,媒体的报道和披露,正在对网络食品销售形成舆论监督,同时也督促了监管部门对于网络食品监管的强化,以及对网络食品销售平台归责的严格化。

­  但是,网络购买食品的虚拟性使得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生产经营者在进入网络服务平台时可能存在信息供给不充分或不真实的问题。

­  第二,生产经营者在网络销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充分,乃至可能存在夸大、虚假宣传的问题。

­  第三,平台在承担管理义务时,其也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抑或不及时的问题。

­  胡锦光建议,应持续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通过诸如信用信息的披露来发挥消费者的选择力,鼓励消费者用脚投票也能提高平台对于消费者保护的重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