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和零售业报告

凯度中国   2016-12-01 09:10

报告正文

中国消费者市场继续“双速前行”

  中国快速消费品(FMCG)零售市场正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速度前行。线上零售商正全力把握由渠道发展带来的广阔商机。2015年,线上零售额增幅高达36.5%,而实体渠道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尽管传统渠道和大型零售业态依然在试图扭转低迷的销售表现,但线下快消品的零售额在2015年仅实现了2.6%的同比增长,2016年上半年更是放缓至1.5%,且销量呈现负增长。便利店是线下唯一的增长亮点,但同样面临如何把控高速增长同时维持利润的挑战。

  自2014年底以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包装食品与饮料、家庭与个人护理品类呈现了不同的增长态势(见图1)。 今年上半年,城镇地区快消品零售额与2015同期相比增长3%,销量下降0.2%,平均售价上涨3.3%(见图2)。

  我们连续12次定期对四万个中国家庭购物行为进行研究,获得了对中国市场消费者和零售趋势的深度洞察。我们为每户样本家庭配备了条码扫描仪,即时收集消费者的实际购物记录,而非仅仅通过他们口头描 述来记录购物行为。这种独特的调研方法为我们清晰展示了消费者在26个快消品类的购买行为。

  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品类的表现可以了解双速前行的现状。尽管中国经济不景气,但个人护理用品,如洗发水和牙膏,在2016上半年有所反弹,增幅达到9%。这主要来源于超过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售价的涨幅,我们 称之为“高端化”现象。而家庭护理用品,例如厨房清洁用品,则一直保持了较高的销量增长,在2016年上半年销量增长2.9%,对比2015年同期的2.3%(见图3)。但其平均售价仅上涨了0.8%,低于通货膨胀率,我们称此现象为“大众化”。

图1:自2014年年底以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包装食品和饮料以及个人和家庭护理品类的增长轨 迹呈现分化的趋势

图2:在销量下滑和价格增长缓慢的形势下,快速消费品的整体增长率约为3%

图3: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在2016年第一季度出现微量反弹

  诸多包装食品和饮料品类则面临着业绩下滑(见图4)。饮料销售额增长从2015年的5.6%放缓到2016年上半年的3.2%,并且连续三年在销量上呈现负增长。饮料的平均售价在2016年上半年仅增长了3.3%,而2015年的增长率为6.2%。这些趋势部分是受中国政府以服务业为主导、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政 策的影响。制造业正逐渐向越南和孟加拉等低工资的国家进行转移,传统上以蓝领为主要客群的品类销售额下滑明显。这群消费者在消费支出上也更为谨慎。尽管2016年上半年大多数饮料产品呈现负增长,但包装水品类则例外。这主要是因为包装水价格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所有消费者,而不仅仅只是富裕人群的诉求。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中产阶级更愿意为健康护理及其他高端消费品买单。这是个人护理和酸奶等品类表现出相对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反的是2016年上半年, 口香糖和糖果品类遭遇了两位数的负增长。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