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取暖用品安全系列报道:买电暖器须警惕三大隐患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被称作“小太阳”的电暖器又迎来销售旺季。电暖器的质量安全状况如何?消费者选购及使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针对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去年以来各地工商部门公布的相关抽检结果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安全隐患
商品标识和说明,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输入功率和电流指标是保障电暖器使用安全的3个重要指标。《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梳理相关抽检结果发现,抽检中不“过关”的电暖器产品多是在这些指标上“栽了跟头”。
今年2月24日,河北省工商局公布的该省2015年第四季度流通领域取暖电器商品抽检结果显示,标称商标“骆驼”“长城”等37批次样品不合格。其中,16批次样品上述3个指标全不合格。
2月29日,浙江省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该局今年第一季度开展的流通领域取暖器质量专项抽查检验结果,共抽检19家单位经销的30批次样品,不合格22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73.3%。其中,20批次样品商品标识和说明不合格,20批次样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17批次样品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
2015年3月13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的电取暖产品抽检结果显示,4批次样品不合格,其中电源连接及外部软线不合格3批次,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1批次。
2015年1月,湖南省工商局通报流通领域电暖器抽检情况,23组样品中,商品标识和说明不合格15组,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12组,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7组。《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了解到,目前,室内加热器产品执行的质量标准有强制性标准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通用要求》和GB4706.23-200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室内加热器的特殊要求》,其中对电暖器标志说明,输入功率和电流,电源连接及外部软线等指标都有明确要求。上述指标不达标,可能给使用者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据专家介绍,电暖器标志和说明项目不合格,会给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带来不便,严重的还会因为没有警告和提示而导致错误使用,危及用户人身安全。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输入功率和电流项目不合格,则可能造成漏电或引发火灾。
偷工减料
从上述抽检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电暖器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尤其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参差不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一些企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降低成本、注重外观上,有的甚至购买使用劣质的原材料、零配件,或简化生产工序和必要的检验过程,如电源线太细、金属件太薄,即为企业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的恶果。
二是企业技术力量不强,生产设备陈旧,缺乏检测设备和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如有些产品存在使用了三芯线却将接地线虚设,接线端子未加防松垫,及外装饰件未接至接地端子等问题,这主要是一些企业对标准不了解、安全意识不强且缺乏必要技术指导造成的。
三是部分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对电暖器安全要求了解甚少,购买产品时一味贪图便宜,这也是导致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电暖器市场确实还很不成熟,虽然有不少大的家电企业也加入进来,但多数在技术、成本方面投入较少。”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分析道。
河北省质检院副院长张远恒认为,要杜绝这一现象,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从生产环节加大监管力度,使生产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配备相应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严把进货质量关,完善出厂检验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使低劣产品无立足之地,促使整个行业质量水平提高;最后,消费者组织也应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让消费者具备安全防范意识,购买使用安全且性价比高的产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