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业曲高和寡? 厦门期待下一个五年
【核心提示】
游艇曾作为顶级奢华的代名词,与名人富豪画上等号,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游艇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产业,一种新的消费方式。2008年的九八投洽会把游艇带入展厅,引起不小的轰动,而今年九八的游艇参展商只剩下一家。与此呼应的是,厦门上半年游艇销售成交额锐减2亿元。业内人士称,经济不景气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厦门的游艇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多方支持。
【现状】集群发展起步阶段
记者从厦门五缘湾游艇帆船展组委处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30日,五缘湾游艇帆船展上半年售出船艇总数达60艘,其中游艇13艘、帆船27艘,销售额将近1亿元。相比同期,销售船艇数量增长了22.4%,而销售额却下降了220%。从锐减的总成交额中不难看出,厦门高档游艇行业受到的经济危机冲击,而价位适中的普通休闲类船艇,势头看涨。
记者就这一现象和数据采访了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林沛,他告诉记者,目前厦门游艇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消费观、价值观和国外有很大差别,在技术方面,国产游艇的技术、质量各方面远落后于进口游艇,其中建发游艇代理的国外游艇档次最高。
“厦门吸引了不少国外顶级游艇商的青睐,”建发游艇的张丽薇告诉记者,在过去五年里,厦门游艇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萌芽、发展,虽然今年遭遇了经济危机,产业受到一定影响,销量也同比降低,但进口游艇的拥护者不会减弱。
截至目前,国际贸洽会组委会确定参展的游艇商由往届的“参展团”变成今年只剩下一家国产游艇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济低迷、不景气直接导致这一结果,而厦门的游艇产业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底盘】观念不同重心不稳
本来决定参加今年九八投洽会的杰鹏游艇临时决定“观望”,公司经理孙晖告诉记者:“以往都有参加投洽会,但是今年的游艇生意很淡,出于经济大环境因素的考虑,公司决定先观望。”
毅宏游艇助理总经理曾彧说,今年他们已投资了数百万在展会上,将把游艇“开入”展馆,企图借助九八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据了解,这家公司的工厂设于漳州龙海隆教乡,游艇均在漳州诞生,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他们选择用“多人共买游艇”的政策来吸引客商。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宾士域游艇一位姓何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观念不同,造就了游艇的地盘重心不稳,中国人购买游艇,除了证明自身的经济实力之外,也掺杂着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很多合同都是在游艇上成功签约,是谈判的私密场所。”他说,买来一艘游艇,其实真正使用的几率很小,再加上游艇每年的清洁费、停泊费、养护费等几百万的费用,让人望而却步。
【未来】方兴未艾曲高和寡
在专家看来,游艇产业的繁荣,不仅能带动制造、保险、培训、俱乐部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能吸引投资,并能升级水上旅游业结构,修建码头、别墅、度假村等,不少企业都把目光聚焦在这块巨大蛋糕上,打算赚笔“会员费”。可是,厦门的游艇产业似乎曲高和寡,出游一趟成本颇高,动辄数十万,普通人难以消受。
除了经营上的难度,玩家也有诸多不便。考驾照,停泊船,航海线路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是“拦路虎”。“目前,厦门游艇经济才刚刚起步,但不少企业却漫无目标地投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的游艇消费理念尚未成熟,游艇专用航道建设不健全,也并没有多少人拥有游艇驾照,游艇只是‘摆摆好看样子的花瓶’,这样的发展定然不快,接下去游艇租赁将成为一个长期的方式。”
在游艇市场低迷的环境下,相反的,船商却看好中小型船艇的发展。根据宾士域游艇的销售人员透露,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客户的购艇欲望有所消减,但是客户对大海的热情却在持续“升温”,特别是让客户有参与感的帆船和摩托艇体验,销售情况也持续上升,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胡婧 实习生 蔡惜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