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冲击方便面行业 专家建议主打时尚健康牌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邱宇) 火车上、加班时、泡网吧……许多人的记忆里都充满了泡面的味道。而消费理念的改变、网络外卖崛起、高铁迅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对这一行业造成了冲击。为此,一些相关企业开始进行高端化转型,寻找突破口。
北京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方便面。中新网 邱宇 摄
一个方便面行业销售员的担忧
北京一家小超市里,王峰在本子上记下超市一周的方便面订货量。
“23箱,”他数了数,“比去年少了五六箱,这两年一直在降。”
王峰是一家方便面公司的销售人员,他用“惨淡”形容当前方便面的销售市场。给北京另一家中型规模的超市进货,几年前一周能达到100多箱,今年只有50多箱。
他明显感到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前,一组六人每月的销售业绩是400万元,现在降到200多万,月底还不一定能完成任务。
为了完成业绩,王峰不得不把一部分压力转移给超市和经销商。他对超市采用“压货”的方式,比如超市一周只能卖20箱,但销售人员会想办法劝超市进40箱。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王峰感到担忧,虽然从短期来看,销售人员完成了业绩,但大量卖不出去的方便面积压在超市,过期产品最终还是由厂家处理,造成亏损。
方便面行业正面临考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自2012年起持续下滑,2015年首次出现累计同比负增长。
另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布的资料,2015年,中国大陆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2016年1-8月,主要企业仍未能止跌回升,行业仍在调整中。
网络外卖崛起是方便面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图为部分网上订餐APP界面。
受消费升级、外卖崛起等因素影响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与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谈到方便面行业低迷的几点原因。
“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属于低端产品的方便面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诉求,”朱丹蓬说,人们的健康意识有所提升,被贴上‘不健康’标签的方便面销量自然会受到影响。
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2016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非健康类食品普及率有所下降:与2012年相比,碳酸饮料下降了21%,西式快餐则下降了16%。
“方便面行业长久以来创新不足,在形式、口味上没有太大变化,无法满足人们对营养、健康的需求,更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赵萍说。
朱丹蓬认为,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高铁的迅速发展。有数据显示,方便面销量在交通系统占比近20%,而高铁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减少了乘客在火车上对方便面的需求。
赵萍指出,网络外卖崛起、可替代品增多也是方便面销量下降的原因。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外卖平台购买快餐,而且可以购买更新鲜、丰富的正餐。市场上除了米饭类方便食品等直接替代品,还有各类零食等间接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