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购物乱象抬头 40人团消费6万导游称不达标
2016-08-16 08:33 来源:京华时报
0
利益
购物餐饮回扣最多达80%
在体验北京“一日游”过程中,倪姓导游在一家特产店直言:“我只在特产店拿服务费,你们消费一百我才提成5块,要是你们只消费百八十块就别回来了。”游客流水式参观选购后,导游就在商场出口的收银处挨个登记游客手中的购物小票。
同样参加散客拼团游览云南,丁女士在大理游玩的过程中被一位董姓导游擅自减少景点,延长购物时间,并与其他40位游客组成旅行团购物。“在去翡翠店购物之前,导游特意播放了40多分钟关于翡翠的视频,随后到了翡翠店,全团游客共消费了6万多元,但董某某却称业绩不达标。”
从事旅游行业近10年的岳亮说,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强制购物最为突出的是云南等地。“一些地方购物、餐饮商家会给导游40%-50%返点,在云南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地接社将整段行程‘卖’给导游,或者是分段‘卖’给不同的导游。导游最终通过诱导、胁迫等强制消费办法赚回扣来‘填坑’。”
观点
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反映,对黑导游、假僧人、“香头”的监管困难,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批人往往与景区当地村民有利益瓜葛,彼此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使得他们可以方便及时地了解景区执法情况,里应外合,钻上空子。
同时,监管部门无法形成合力,给违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旅游法专家、北京华夏商旅营销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轩说,一个景区的监管,涉及旅游局、工商局、宗教局、公安局、物价局等众多机构。“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看似职责明确,但遇到实际问题却难以形成合力。比如,黑导游问题暴露了,旅游部门治理黑导游,但与之紧密相关的假僧人却无权管理,这样就无法根除整个利益链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