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CPI同比上涨4.5% 食品价格上涨10.5%
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4.6%;食品价格上涨10.5%,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5.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7%。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3.29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8.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5.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5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2.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2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2.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权威分析]
统计局总工程师:2012年增长和通胀将低于去年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日前表示,2011年在国际经济动荡不定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再次经受住了考验,总体运行比较好。2012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仍然不乐观,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会有所减弱,但是相对而言还比较强,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会略低于2011年。
郑京平说,分析本轮通货膨胀的表面原因,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但是本质的原因还是前期货币发行偏多,造成了流动性的过剩。2012年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小幅放缓。第二个,货币发行回归正常。由于外汇占款的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再上升而是下降。第三,不管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供给充裕。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获得了第八年的增收,总产量创了历史新高达到11421亿斤。
但是也要看到,2012年还有导致通货膨胀上升的因素。一个是国际货币环境宽松。第二个,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仍然比较高。还有要素成本上升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原材料等,以及通胀膨胀的惯性和翘尾因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