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不惧非洲乱局 闽上市公司接南苏丹订单

2012-02-09 09:43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中国29名工人在苏丹被劫的风波刚平息,欲到非洲淘金的企业还在犹豫时,承接境外工程的福建上市公司中国武夷(000797)昨日公告称,在非洲又接到2亿元订单,其中包括南苏丹近2000万元订单。非洲基建工程收益高于国内,且不赖账、不欠款,这是不少闽企频频前往非洲淘金的最大驱动力。

  “南苏丹是刚成立的国家,我们之前在肯尼亚经营了多年,肯尼亚距离南苏丹很近,这次中标南苏丹可以看成是投石问路吧。”中国武夷有关人士说。

  中国武夷公告称,2亿订单包括3个项目,接到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河道工程项目,项目金额133.5亿中非法郎,折合人民币1.69亿元,工期24个月;市政工程项目金额13亿中非法郎,折合人民币1600万元,工期8个月。另外,公司接到南苏丹高教部总部大楼中标通知书,公司以8249150南苏丹磅(折合人民币1978万元)中标大楼工程,该项目位于南苏丹首都朱巴,工期12个月。

  苏丹局势未稳,为何敢于逆势接单?中国武夷有关人士表示,南苏丹的情况会好于北苏丹,而且南苏丹距离肯尼亚很近,中国武夷在肯尼亚耕耘多年,积累了较多经验和关系,此次承接南苏丹订单金额不大,只是尝试而已。

□新闻分析

收益高回款快

是赴非驱动力

  收益与风险是孪生兄弟,高危地区投资本身收益就高。

  闽企非洲淘金并非只有中国武夷一家。我省一家牛仔服装企业负责人赵先生表示,非洲人的体型身板与中国人较为相近,不需要经过太大的改动,即可套用中国人的身材模板。他们筹划在埃及、南非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开设专营店。此外,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吸引了福建石材企业前去挖掘,坦桑尼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都已经有了福建石材企业的踪影。在非洲目前福建企业至少投资设立了近10个石材加工厂,投资总额超过1亿元。

  赴非淘金,更多的是承接基建、筑路、水电等工程类企业,这些企业更愿意接海外工程,因为不仅工程收益高于国内,而且工人的薪金也高于国内。

  刚从肯尼亚回福州的工程项目承包人万先生告知记者,不拖欠、不赖账是非洲最大的好处,就算是非洲那些欠发达国家,也很少出现欠钱等情况。而在国内做工程,追着讨工人薪水、要工程款,很常见。

  此外,万先生也表示,工人们的薪资也高于国内。以一位普通建筑工人薪资为例,国内是三四千元每月,但在非洲,有的可以达到每月六七千元。(本网记者 林可)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1月份CPI同比上涨4.5% 食品价格上涨10.5%
下一条: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13%以上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