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司砍九成报价钻空子 证监会将全面核查51家新股
分析指出,这一“价低者得”的反市场化现象背后,不仅是90%以上的买方人员对该公司的估值出现“错误”,还使得卖方研究院的估值系统全部“失灵”。
某基金业人士认为,巨幅剔除是因为公司急于上市,与融资额减少相比,尽快上市才是最重要的;预计此后发行定价都会继续这个基调。一名私募人士则认为,“此后报价只能往低了报,但也不能太低,低于行业市盈率20%~30%比较合适。”
不过也有另类公司,第一家定价后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东易日盛的发行公告,其发行市盈率高达38.32倍,而中证指数发布的建筑业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6.24倍。为此,东易日盛称原定的1月16日股票申购日将顺延三周至2月11日。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次高报价剔除率为46.91%,接近五成。
证监会可能全面核查51家新股定价
而与新股申购“低价者得”相伴而来的,还有证监会将对51家新股定价全面核查的传闻。
1月14日晚,市场有消息称51家IPO公司将全部接受核查,而不是此前的抽查,核查将由证监会稽查大队主导。而具体核查的内容可能是新股定价过程,但是尚未得到证监会证实。
而一个私募人士也指出,新股询价时,有机构与承销商结成联盟,哄抬报价,使得其他机构不得不跟进报以高价。而主承销商会在最后阶段,将联盟机构的报价剔除,令同盟避免被套。新股发行后,承销商会以其他形式来与自己的同盟分享利益。“这次核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主承销商是否与机构联手,推高报价。”
两天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中提出,证监会将对发行人的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发现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路演推介过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发行,并依据相关规定对发行人、主承销商采取监管措施。涉嫌违法违规的,依法处理。
早在去年12月初证监会的保代培训会上,证监会就要求承销过程各个环节要留痕,保留路演、推介、询价定价配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文件,以留证券行业协会进行检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