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挖矿被列为淘汰类产业 引导“挖矿”有序清退
刚刚,发改委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产业链要凉?
近期比特币价格涨回5000美元(比特币是什么 史上最危险的货币?),让2018年底经历“矿机轮斤卖”和关机潮的矿圈稍微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口气可能松不了多久,产业政策的“利剑”又来了。
图片来源于nature climate change网站
监管层曾发文引导“挖矿”有序清退
2018年1月,据第一财经报道,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工作领导小组(下称“互金整治办”)向各省(区、市)、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一份针对比特币挖矿活动的通知。互金整治办称,据有关部门反映,目前存在一些生产“虚拟货币”的所谓“挖矿”企业,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也助长了“虚拟货币”投资炒作之风。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防范风险、限制偏离实体经济需要及规避监管的“创新”等精神,互金整治办的相关成员单位已于2017年11月20日召集有关省市整治办,围绕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互金整治办提出两点要求:一是积极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挖矿”业务,并请积极协调辖内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综合采取电价、土地、税收和环保等措施,引导相关企业有序退出;并要求各地整治办于1月10日前上报目前辖内“挖矿”企业基础情况及引导退出情况。二是为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展,要求各地整治办每月10日前填报辖内“挖矿”企业有关情况。
据报道,耗电情况是需要上报的主要内容,具体到享受优惠地价或场租情况、执行电价及其他补贴情况等。
根据媒体报道,2018年6月,新疆、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陆续传出引导虚拟货币“挖矿”企业退出的通知文件,不过记者2018年底时从矿圈相关人士处了解,不少地方有资源、善运作的“挖矿”活动披上一套云计算或大数据中心的外衣仍能够持续进行。
一个比特币要挖多久 比特币挖矿到底是在挖什么?前述矿场主曾告诉记者,“挖矿让很多地方充分利用了原本放弃的水电资源,也带动了当地就业,是可以和当地政府实现双赢的。”
矿机商上市计划折戟后重启
挖矿产业链的上游是矿机和挖矿芯片生产商。
中国三大矿机提供商也是全球排名前三的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均在2018年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根据艾瑞咨询,这三家矿机生产商的销售收入和已售算力占2017年全球的90%。
不过,伴随2018年数字货币行情下行,三家公司的首次上市申请已经全部失效。2018年12月20日,亿邦国际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今年3月26日,比特大陆发布内部信宣布未来公司会在合适的时间,重新启动上市工作。
比特大陆信中还宣布组织架构调整,董事会任命王海超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克团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吴忌寒继续担任公司董事。
此外,比特大陆表示,虽然公司IPO申请失效,但目前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供应链运转正常,随着新产品的推出,销售业绩开始逐月上升。按照Frost & Sullivan研究显示,比特大陆已经是中国第二大和全球前十大无晶圆芯片设计公司。
比特大陆2018年9月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陆总营收达到28.455亿美元,超过2017年全年(25.177亿美元),占全球矿机专用芯片市场74.5%份额;净利润为7.427亿美元,同比增长795%,手握现金等价物超过34亿美元,净资产超过161.7亿美元。
亿邦国际二次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亿邦国际实现收入2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倍,实现净利润9.32亿元人民币,2017年同期约5224万元。
不过2018年下半年以来,数字货币价格走势便不再那么好看,三大矿机生产商减产、亏损、裁员的负面消息传闻也不绝于耳。
亿邦国际2018年12月披露的招股书中并未陈述在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整体下跌背景下第三季度具体财务情况。但其中有提到:尽管BPU(比特币矿机)客户已确定采购订单的平均每月新合约价值与第二季度略为增加,我们自2018年第三季度录得平均每月新合约价值却大幅下降,且与截止2018年6月30日前三个月相比,截止2018年9月30日前三个月的收益及毛利大幅下跌。
为应对单一数字货币业务不确定性,比特大陆、嘉楠耘智曾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多元化发展方案,均纷纷转型AI芯片业务以图自救。嘉楠耘智在招股书中称,公司未来增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渗透到比特币挖矿应用以外的新市场,特别是对高效能和高计算能力有需求的其他类型加密货币,或人工智能应用市场。
比特大陆自2017年开始发布AI专用芯片“SOPHON(算丰)”系列。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之一吴忌寒曾对《蓬勃商业周刊》表示,预计未来5年内,比特大陆40%的收入将来自AI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