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肤定制化妆品靠谱吗?短时间内肌肤测试拿到的产品不安全

消费日报网   2018-12-24 11:52

  ­很多消费者可能都会存在这样的感觉:化妆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却似乎得了选择困难症,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平均每个化妆品消费者至少选择过7个护肤品牌,但超过一半的品牌引发皮肤问题,真正让消费者感觉有效的品牌不到三分之一。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目前,一种新业态正在逐渐浮出水面:工厂提供设备、原料和相关知识,消费者自己制作化妆品。

  近日,记者联系到一家用联盟方式推广此种运营模式的公司。该公司声称“美丽自造、量肤定制”。“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皮肤,就像没有完全一样的指纹一样,所以,真正适合一个人的化妆品,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该公司客服代表告诉记者,“人的皮肤在每个季节、每个年龄段和每种环境下也有不同的状态。每个人的护肤需求是不一样的,量肤定制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生产化妆品的企业突然搞起了DIY,要带着消费者一起玩,这到底是“闹哪样”?

  据相关公司介绍,用传统模式生产护肤品,需要考虑原材料成本、工厂加工成本、品牌方研发费用、广告费和明星代言费,加上各级代理和销售成本,最后利润所剩无几。但选择DIY模式,可以从原材料一步直达销售端,省去了中间所有的环节。“只要消费者选择DIY,产品他肯定要带走。”该公司工作人员称。记者了解到,如果加盟这种量肤定制公司,可以共享2千多名专业配方师的配方、10万级化妆品生产车间、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和先进生产设备等资源。

  ­“这不是人们传统观念里自己摘片芦荟叶子捣成汁就可以敷脸的化妆品DIY,这是依托先进工厂的DIY。”工作人员称。

  ­虽然听上去很美,过程似乎也不复杂,但很多消费者还是对DIY化妆品心存疑虑,可行吗?靠谱吗?

  ­化妆品专家认为,判断护肤品是否“靠谱”主要有三个考核依据:安全、有效、好用。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性。广州某生物科技公司彩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化妆品在投放市场之前必须要经过质检流程,但DIY产品是没有这个流程的。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这种模式只是局限在某些化妆品科普试验基地而没有推广开来的原因。

  ­比如,原料是否过期,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是否能确保产品不受微生物污染等。“DIY说白了就是自产自销,脱离了第三方的监管。”该负责人表示。另外,DIY化妆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量肤定制”,但专家认为,有些消费者会加大适合自己的原料的添加浓度,但不是越多越有效,有时作用适得其反。在某些方面,化妆品就像药品一样,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试验和验证,才能得到相对安全有效的配方,消费者在工厂短时间内通过肌肤测试和配制是很难得到长期安全有效的产品的。(记者 张丽娜)

  延伸阅读:“量肤定制”的高端化妆品,到底靠谱吗?

  在配方师职业生涯里,遇到的敏感肌肤>痘痘肌肤>老龄化肌肤>健康肌肤,每一种肌肤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是不同原因导致,例如敏感肌肤的形成,最常见的成因就是过度护理和过度清洁。过度护理的典型案例就是频繁敷面膜,女神范冰冰最有名的言论之一,就是每天敷面膜!娘娘真的想说范爷每天都敷面膜这样的言论是很有经济价值的,多少面膜厂商收获了满满的银子,但是多少年轻姑娘的脸从此迈向高原红(潮红、红血丝、敏感、干);过度清洁的典型案例就是卸妆油后加个皂基洗面奶,甚至洗个脸花1分多钟的,知道你脸上那层油脂有多么珍贵么,你涂的再贵的面霜乳液都不如有一层健康的皮脂膜效果好。

  再例如痘痘肌的成因也大概有五种:1、雄性激素影响;2、微生物感染;3、角质化不完全;4、生活饮食习惯;5、护肤品刺激(护肤品刺激产生的痘痘往往没有硬头)。综上,每一种敏感肌肤和痘痘肌肤,甚至异常老化的成因皆不同,这就是分析护肤品成分的意义所在,像中医问诊开药一样,针对不同的原因和体质都有相生相克的成分,所以护肤品的意义在于量肤定制,而今天想说的这个品牌,就叫『量肤定制』。

  MTM,一水的日系风格,但它却是真正的港货,价格赶超Lamer,CPB类,品牌理念就是量肤定制。国内的门店只有11家,门店不多但名气不小。娘娘去过两次成都太古里的MTM,一楼卖产品,二楼做护理,产品线非常少,因为主打定制,所有的化妆水都是粘度不同的基础款,添加的功效精华需要另外购买,至于面霜仿佛并没有没有真正做到定制,都是按产品的功效分类售卖。早期我是把它作为前辈品牌研究的,可是越研究越发现跳不出标准产品的圈圈,于是在我这里,MTM,卒。

  基本来说,MTM属于专柜+院线的结合,产品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技术搞定,但这也决定了这个品牌的亲和度不会太高,毕竟小众的名气顶级的价格,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给它试一试的机会的,对我来说,形式上的价值远胜于配方的华丽,但MTM作为走在定制潮流前端的品牌,娘娘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定制护肤品的硬伤,以及护肤品行业的基础常识,本期的配方解析只解毒一款产品,放在文章最后。

  我的一个朋友A在我开始从师学习护肤品配方的时候接触了微商,那时微商形势大好,所以很快她靠拉代理赚了点小钱。A是个聪明的姑娘,很快她就发现了做代理永远不如持有一个品牌赚钱,而创建一个品牌却非常容易,所以在她掌握了一干下线代理之后,开始投资做了一个洗发水的品牌。讲到这里你以为她后来靠洗发水生意发了吧,额,至少目前她还没发,洗发水半年只卖出去一箱,原因是她的代理们对一个全新而且没有销售业绩的品牌缺乏信任,而这时候,娘娘已经靠做配方师的职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所以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讲娘娘多会赚钱,屁啦,重点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除了孙悟空还可能是各种假大牌啦。她的洗发水怎么来的?打开阿里巴巴,搜索”洗发水代工”,就有一大堆广州的、北京的各色化妆品工厂的链接,从打版到生产、出资质到备案通通都可以搞定,不仅洗发水护发素能做,连面霜面膜都可以代工。我问她你这洗发水有什么功效,什么成分,她说自己只管卖,配方完全由工厂把控。结果直到她拿到那批货,她都没搞清楚自己的产品都有些什么成分(以为成分表都写了?别傻了)。

  这是多么打脸的一个事实,95%的化妆品公司并没有自建工厂,所有的产品都是外包给代工工厂进行生产,配方由工厂的配方师制作,品牌公司只负责选择香精和色素,所以你看,你以为品牌能为品质负责,其实负不了责的;你以为工厂能为品质负责,其实也负不了责;你以为配方师能为品质负责,诶这个可以,可是很多配方师只考虑如何为老板省钱,又能做出惊艳的肤感,所以他们也未必愿意负这个责。所以认为三有产品才是好产品的傻孩子们,真的是蠢萌蠢萌哒。

  在所有化妆品应该取得的资质和证照里面,属于工厂持有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属于品牌持有的:营业执照、注册商标、质检报告、化妆品备案。这样的行政管理架构,直接决定了护肤品行业品牌与品质的脱节,因为真正决定产品品质的人,是工厂的配方师(此处有没有一种世外高人的赶脚),大多数护肤品行业的从业者,并不能看懂那些拗口蹩脚的配方表,所以,有志于定制行业的人多数没技术,有技术的人多数看不起小批量定制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国家对于护肤品的资质把关,放了太多重量在工厂方面,以至于现在随便找个加工厂,随便出一款护肤品,都可以做到三证齐全,而民间新起的护肤品定制工作室,却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娘娘曾经致电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食品药品监督局无数次,询问如何办理定制护肤品的备案,所得到的答复是:别开玩笑了,这玩意儿还能手工做?我们不回答并不存在的事情。挂了电话我就乐了,哪款护肤品一开始的出现不是在配方师的手工调配之下产生?我们的公务员同志还是要多下基层接触生产实践才行。

  其实如果硬要深究这种政策的负面影响,倒也不大,也就是我们消费者永远用不到最适合自己的护肤品而已。如果光看药品的说明书,我们自己就能当自己的医生,那么哪里还需要医院存在呢?想想挺荒谬的吧,眼下护肤品的世界正在经历这种荒谬,并且荒谬之外,只有护肤品行业的谎言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比如『纯天然』、『有机护肤』、『祛斑』点点点。

  MTM作为定制护肤品的『先驱』,技术上很难解决真正的定制难题,而成份上也丝毫没有向『天然来源』靠拢,我的使用经验是肤感很奢华,BB霜很黑很油腻,水的香精也很贵妇,除此再无他感。

  这是一款防晒乳液,总体来看成分表的排列顺序是有问题的,当然涉及商业机密的问题不是我讨论的范畴,只是作为第二位出现的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添加量一般只有1-2%,这是一款主要针对UVB的化学吸收剂,也是国内用的最多的一款化学吸收剂,优点是效果好,缺点是毒性大,味道大,所以长跟甲基水杨酸衍生物复配使用的多。所以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后面的一干物质都是小于2%的,至少对于甘油和丁二醇来说,并不见得这么比例这么低。后面还有一个成分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是一款针对UVA的吸收剂,配伍性较差易与铁离子反应。物理防晒部分用到了氧化锌,常见的钛白粉却找不到踪影,所以整款乳液的防晒功能主要靠着两个化学吸收剂。抛开计量来说,这款防晒乳的刺激性主要来自防晒剂、乙醇、乳化剂(吐温60),可以加分的项目却种类少、含量低,所以目测500多块钱的销售价,还是非常不值得。另外品牌的宣传是这样的,你们感受一下:

  含主要成份透明氧化锌为国际医学会认可的防晒成份,能有效反射或散射紫外线,质感透薄,全面保护肌肤,预防光老化。独特的人蔘根、野生马郁兰及野生百里香提取物,有强抗氧化、保湿功效,防止黑色素形成及 DNA 受损。(作者 豆瓣TaaoNature娘娘)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部分领域仍存乱收费问题 今年将从四方面深
  • 今日(5月22日)最新油价查询:92、95号汽油
  • 2025年父亲节是哪一天 今年父亲节是几月几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