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位科学家联名谴责“基因编辑婴儿”:技术的边界在哪

钱江晚报   2018-11-27 15:12

  11月26日,据人民网报道,我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人民网在文中称,她们成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里实现历史性突破。

  然而正是这个看似振奋人心的消息,却引来了医学界和舆论的震动与质疑。(此前报道戳这里→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在中国诞生?!修改基因真能逆天改命?全网炸了!)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此事更加扑朔迷离。人民网最早的新闻已查不到。涉事学者不接电话。涉事的医院说孩子不是在他们的医院出生的,学校称不知情,而深圳卫计委已介入调查。据最新消息,国家卫健委已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事情的真相有待厘清,但基因编辑所引发的争议仍在继续。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的曝光,顿时引发了学界和舆论的双重质疑甚至强烈反对。

消息引发学界质疑和反对

    《科技日报》专门发文四问基因编辑婴儿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是否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表示,基因编辑用在人身上,特别是基因编辑受精卵,应该是全世界科学家非常慎重对待的一个举措。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认为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是不理智的,不道德的。

  26日傍晚,国内领先的科学新媒体网站《知识分子》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很快,由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了该声明。

297

  声明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

 

296


  声明全文

  鉴于近日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从事人胚胎基因编辑并已有两名婴儿出生的新闻。作为中国普通学者,出于对人类的基本理性和科学原理的尊重,以及对此事件影响中国科学发展的忧虑,我们声明如下: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准确性及其带来的脱靶效应科学界内部争议很大,在得到大家严格进一步检验之前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而科学上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及科学价值,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及其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在科学上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对人类遗传物质不可逆转的改造,就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实施之前要经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大众从各个相关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讨论。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与此同时这对于中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

  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及研究相关单位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并对此事件做出全面调查及处理,并及时对公众公布后续信息。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