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前10强城市名单:上海和北京超两万亿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进入到新阶段,一二线大城市的中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各省人均GDP排名 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对28个一二线城市、经济大市(长沙、济南等重点城市数据未公布,暂不纳入统计)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统计后发现,前三季度,广深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西部不少强省会经济增速名列前茅。
一线城市地位稳固
在经济总量前十名的城市中,除了第十位的杭州外,其余9个城市前三季度GDP总量均已超过了万亿大关。其中,上海和北京已经超过了两万亿,这两座城市GDP总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前三季度GDP前10强城市名单
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前10强城市(GDP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公开报道等
同处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两座一线城市GDP总量分列三、四位,分别达到了1.75万亿和1.67万亿。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深圳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广州之后,两者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2016年,深圳领先广州273亿元,2017年扩大到了935亿。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实现GDP1753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同期广州为1670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3%。前三季度深圳领先广州822亿元。按照这一态势,则全年下来,这一差距将可能超过1000亿。
深圳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金融、房地产开发、批零住餐等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976.4亿元,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639.9亿元,增长21.0%。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7.5%。
反观广州,目前广州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石化、汽车和电子,在转型升级大潮下都面临着深刻的变。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分别增长6.3%和5.3%。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5.1%,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8.0%;电子产品制造业逐渐回暖,增速由负转正,增长0.8%;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3.3%。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广州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格局已经维持了20年左右。“三大支柱产业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广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需要考虑的的是在延续产业历史基础上,做一个相应的调整。近几年广州也在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使得产业更加均衡。”
例如,近两年广州正努力发力IAB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广州市提出,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总规模超10000亿元。近年来,以GE生物产业园、思科智慧城等为代表的创新园区在广州加速崛起。
为了落实新发展理念,广州市委已经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中,具体改革举措包括转变GDP挂帅思想,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广州已制定全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取消区分解到镇(街)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指标,重新制定《广州市政府投资条例》。同时,积极开展统计违纪违法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整治统计数据造假行为,对涉案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开展统计违纪违法整改情况“回头看”,已完成对4个区、8个镇(街)以及80个企业(项目)的检查。
虽然广州经济有所放缓,但后面的追赶者重庆、天津的经济增速也在攻坚克难。前三季度,广州领先经济总量第五名的重庆1935亿元,优势十分明显。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位次仍十分稳固。
重庆、天津经济增速的放缓,一大原因是工业增速的放缓。以重庆为例,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7.4%、材料行业增长9.1%、化医行业增长4.4%、能源工业增长4.0%、装备制造业增长1.6%、消费品行业增长0.8%、汽车制造业下降11.6%。
彭澎说,重庆、天津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慢慢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发优势随之减弱。这个阶段经济着力转型调整,增速也随之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