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靠“黑公关” 获高额“保护费” 严监管不可或缺
中国商报 2018-11-01 17:47
据媒体报道,每年维护上百家自媒体,单价从每年5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交钱,就可能被黑。”一家汽车行业公司负责人吐槽。近年来,自媒体“黑公关”让一些企业闻之色变。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保护费”。
自媒体“黑公关”,一类是炮制谣言、撰写黑稿诋毁企业,然后上门“谈合作”,索要“封口费”“保护费”,企业若给了钱就转变风向写表扬稿;另一类是接受别有用心的企业请托,利用人家提供的竞争对手的负面信息撰写文章,在自媒体或其他更多平台发布传播。
近年来,遭遇自媒体“黑公关”的企业不在少数。自媒体搞“黑公关”是对企业正当利益、合法权益的侵犯。“黑公关”一次蓄意攻击、成功抹黑,就可能让企业在产品打造、品牌宣传、口碑维护等方面的努力毁于一旦。给被“黑”企业带来的经营成本增加还是次要的,被“黑公关”毁坏的商誉花再多的钱都难以恢复。
搞“黑公关”对自媒体的危害也不言而喻,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会透支网民信任,也在损害相关网络平台的形象。笔者认为,要治理自媒体“黑公关”,需相关机构和平台有所作为,提升自媒体从业的准入门槛,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次出现问题的自媒体从业人员实施“禁入”处理。
根据刑法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因此,自媒体搞“黑公关”已不是言论自由的问题,而是侵犯商誉的犯罪行为,处理自媒体“黑公关”,刑法不可再缺位。自媒体“黑公关”违法成本低、收益大,不采取严厉的举措,是不能以儆效尤、刹住这股歪风的。而企业面对被“黑”的情况时,要做好取证工作,及时提起诉讼。(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