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谈地方融资平台转型

第一财经   2018-10-29 13:20

­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27日在2018中国PPP投资论坛上表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应遵循“三不”原则:投资范围不应该越位;不以营利为目的,赚钱了也要作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不应该利用相对于其他主体比如民营企业的特殊地位,挤出民间资本的投资机会。

­  2018中国PPP投资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以“提质增效 创造价值”为主题。与会专家认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融资平台转型、预算绩效管理、政信能力建设等都是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质增效的应有之义。

­  吴亚平表示,关于融资平台转型,需要立法,把与政府的权责关系确定为法律关系,而不是行政关系。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隔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信用,促进融资平台公司帮助地方政府“做事”从“做完再说”向“算完再做”的根本性转变。

­  近些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已经引起高层警惕,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发文要求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更是通过多种手段层层排查,以求达到化解风险。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在论坛上表示,在政策层面违规、违法融资形成的债务被认定为隐性债务,也就是说假的(比如说PPP里的名股实债)、大的(比如超过政策规定10%的限额)、空的(比如承诺注资SPV公司但没注资)不可逆的债务就是隐性债务。”同时,他认为:避免假、大、空就能避免隐形债务。

­  南开大学教授马蔡琛认为,债务的化解从根本上需要正本清源,需要科学的预算工具,从根本上规范、约束PPP模式下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

 

­  从PPP项目实践来看,建设运营一体化是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建设运营一体化不仅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更多是内容的有机衔接。

­  中央财经大学PPP智库专家陈功表示,完整的PPP模式,包括项目生命周期各个活动,比如决策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阶段等不同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应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利用专业技术、专业团队,配合政府做好城市、产业、长期规划,一张蓝图做到底。

­  国投信达(北京)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政信事业中心总经理孔庆铭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应通过加强前期参与来为项目提质增效,从项目的顶层设计入手,分析产业空间、战略、投融资,整合区域内土地、科技、人才、信息、品牌、创新等资源和要素,凝聚项目的优势资源,财务良性化才能水到渠成。要运用新科技、新产业、新动能,构建项目良性发展的生态链,这样PPP项目提质增效才会落到实处。

­  PPP模式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信用成为地方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政府信用建设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吕汉阳表示,需要把政信能力建设纳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框架内,发布一套政信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各级政府信用建设进行评价评估,推动地方政府的政信建设。另外,面对政企合作过程中双方身份不对等的问题,需要建立相关机制,倒逼政府遵守信用。

­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政信金融发展指数——地市级指数发布。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温来成教授介绍,中国政信金融发展指数通过客观数据,来反映地方政府政信金融活动的规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温来成表示,中国政信金融发展指数将服务于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三方。政府可以通过指数把握一个地区整体的政信金融形势,如发展速度、风险,以进行有效管控。对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指数判断一个区域的金融环境,选择相应的投资策略,达到利润最大化。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指数来了解所在地区的政信金融形势,以及面临的风险,形成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来达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今天(5月12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上周国
  • 前四月全国铁路建设高效推进 完成固定资产
  • 武汉坐地铁公交可以抵扣房贷 有人成功抵扣9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