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屏”辛酸史:从崩溃到辉煌 面临新一轮技术改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9-25 15:37

  新一轮技术变化到来

  中国显示器工业前景几何?

  今天,全球显示面板行业正经历着从LCD向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的新一轮技术变迁,中国企业再次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2012年初,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反思当年并购汤姆逊的教训时说,“我们并购的时候有一样东西没看准,就是未来电视会往哪个方向走。究竟是等离子平板还是液晶平板,当时更多人认为是等离子,我们认为汤姆逊的背投更胜等离子,一脑门子扎下去,结果赔了大钱。”

  那么,当前的中国液晶显示企业会像当年的前辈彩管企业一样,再次发生误判,“一夜回到解放前”吗?

  2017年10月26日,一条轰动业内的消息给出了答案: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显示屏生产线正式量产。这是中国首条、继三星之后全球第二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它意味着中国企业已成为液晶显示产业新一轮技术变化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纵观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在新技术来临之际,日本与中国台湾企业显得思路不清、后劲不足,最新型的柔性屏基本只是中韩两国的天下,OLED屏则是三星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在用于电视的大尺寸液晶屏幕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份额,京东方更是在2017年首次超过韩国双雄三星、LG,成为显示面板出货量的第一名。而在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中小型液晶屏领域,韩日企业仍占据优势,不过中国也在发力,逐渐蚕食他们的市场份额,一个鲜明例证就是京东方在今年3月打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成为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供应商,以及苹果手机OLED屏幕的观察对象。

  液晶显示领域的未来究竟属于谁?对此,路风教授表示,高技术工业竞争的成败不在于短期内的技术水平,而在于能否以足够的盈利去支持不断的技术研发。他相信,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有着足够的后劲。“竞争规律在任何一个工业都一样:退守高端只能是死路一条。”

  而中国企业正凭借自己的成本优势,不断将韩日企业挤出中低端市场,凭借在中低端市场的步步为营、慢慢积累,不断为高端市场的技术开发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

  韩维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