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我国消费领域的大巨变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8-09-07 16:08

  三、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持续增强,供给市场不断完善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换。

  随着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38.3%提升至2017年58.8%,40年间提升20.5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67.0%回落至2017年32.1%,回落34.9个百分点。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在行业增加值方面,与居民消费紧密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按不变价计算是1978年的44.3倍,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6.6%提升至2017年的9.4%。

  (二)市场建设成就斐然,助力“稳增长、惠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对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群众收入起到积极作用。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13年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和个体经营户数超过1900万个,是1978年的18.4倍,年均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和个体经营户数超过260万个,是1978年的22.3倍,年均增长9.3%。另外,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由2000年的3087个增长至2017年的4617个,摊位数由212万个增长至335万个,营业面积由8262万平方米增长至29692万平方米,年均分别增长2.4%、2.7%和7.8%。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逐渐成为吸纳城镇就业和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2016年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私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年末从业人员超过1.2亿人,比1978年零售商业机构的全部从业人数增长超过26倍,年均增长约9.1%;2016年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私营单位和个体户中住宿和餐饮业年末从业人员超过2200万人,比1978年餐饮业机构的全部从业人数增长超过20倍,年均增长约8.4%。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新业态继续快速增长,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国内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消费仍将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辽宁省四市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
  • 全国工信系统表彰291个集体和463名个人
  •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神十九航天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