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个税改革四大看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有什么影响

人民日报   2018-06-21 11:29

  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备受社会关注。

  “个税起征点要上调到5000元,赶紧算算咱能减多少税。”消息一出,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这一点。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这次是第七次修订。以往修订的内容,主要是提高起征点和调整税率,所以只要知道一个人每月收入是多少,适合哪档税率,分分钟就能算出要缴的个税。

  可是,这次改革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不仅要提高起征点、调整税率,还要设专项扣除……也就是说,今后缴个税多少,不仅要算收入也要算支出,是一个“综合征收”的概念。这样一来,就算咱俩收入一样多,但缴的税可能也不一样,减下来的税能买几个“鸡腿”,真的是因人而异。

  不过,具体计算可能比以前要复杂些,但这个宗旨是不变的:改革总体上将使纳税人税负普遍下降,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此次个税修法,既坚持了个税改革的大方向,又契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麻辣姐采访有关部门和专家,给大家仔细分析分析改革的四大亮点。

  亮点一: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免征人群扩大

  提高个税起征点,是今年两会上热议的话题。不少代表委员建议,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举措,居民个人的税收负担也要减轻,应该提高个税起征点。

  这次修法草案,将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月,相当于6万元/年。这意味着,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人,都不用缴纳个税。这个力度不算小,因为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多地区的居民年平均工资都在6万元以下,免征个税的群体是比较大的。

  如果说3500元起征点,是对低收入人群免征个税的话,那么5000元的起征点,则是把较低收入人群也纳入了免征范围,个税负担降为零。“这一标准总体上是适当的,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亮点二:扩大中低档税率覆盖面,中等收入人群受益多

  分析完免征人群,咱再说说缴税人群。

  中等收入群体肯定是要缴税的。但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一个权威的界定。麻辣姐粗略估算一下,月收入万八千元,甚至两三万元的,差不多都算是中等收入群体。

  总体上看,这部分人年纪不是很轻,工作也有些年头了,基本上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的情况。这些人挣得虽然不少,但花钱的地方更多,支出压力大。 所以,给中等收入群体减税,亦在情理之中。

  “我并不是太看起征点,关键还是后面税率的档次。适用的税率如果从20%降到10%,那等于税负下降了一半,这个力度比提高起征点要大多了。”麻辣姐的一位白领朋友说。

  这次改革,提高起征点只是减税的一个方面,对中等收入群体来说,调整税率可能减税的力度更大。

  我国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实行的是从3%到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很多人好奇:收入多高的人,才能按45%最高档税率缴税?从下面这张税率表可以看出,在刨掉五险一金、扣除3500元的免征额之后,月收入仍超过8万元的部分,按45%缴税。麻辣姐掐指一算,这个人的年薪怎么着也超过百万元了。

  也就是说,7档税率中的高端税率,基本上与中等收入人群不挨边,前几档中低税率关系最密切。

  根据此次改革方案,税率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就是这前几档。具体是: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

  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啥意思?就是原来起征点往上1500元,是按3%税率缴税的;改革后起征点往上的3000元部分,都按3%征税。换算成月收入,就是月收入5000元以上至8000元的,都可以按最低税率缴税。

  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这个“大幅”到底有多大?说出来也是特别令人惊喜:就是原来按20%税率缴税的人,改革后统统按10%征收!还有一部分原来按25%缴税的人,也将按10%征税。

相关阅读:

  个税起征点最新缴纳比例

  2018个税法第七次修正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每月上调至5000元

  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5000 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