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转正迎第一考定调2018年货币政策

经济参考报、证券时报   2018-03-26 08:21

系统概括货币政策结构引导作用

易纲“首秀”定调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时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也是易纲履新后首次公开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易纲将当前金融方面的主要工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二,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第三,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其中,货币政策再次被放在首位。“这三点也可以看作今年央行工作的施政纲领。”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言除了一以贯之对于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表述,还首次系统概括了货币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即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定向降准等结构性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受强监管影响,银行同业业务大幅收缩,银行间流动性持续趋紧,业内时有降准呼声,对此,赵庆明认为全面降准可能性较小。“此次发言透露的信号显示,央行将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作用,从这一角度看,货币政策下一步大概率仍是坚持通过定向降准,PSL,MLF,SLF等工具释放流动性,而不会实施全面降准。”他说。

  同时,赵庆明也表示,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在结构性作用方面可能较为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短板的作用。

  谈及下一步货币政策着力点时,易纲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体上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保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此外,易纲也回应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对M2和社会融资规模提出预期数量的目标的原因。“这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的新的变化。”易纲表示,在控制好总量的前提下,结构上将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支持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对社会资本参与比较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地采取精准滴灌,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三农、双创等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实习记者 向家莹 北京报道)

  相关新闻

  易纲转正迎第一考:如何应对美联储加息连锁反应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国际社会几乎一致预期美联储加息会成为事实。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连锁反应,各个经济体均从自身需要出发采取了应对措施。国内关注的焦点则是,刚刚就任央行行长的易纲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化解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对国内的影响。

  3月7日,央行开展1055亿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量完全对冲到期量,利率持平于3.25%。3月16日,央行再度开展1年期MLF操作,规模为3270亿元,当日到期1895亿元,实际超额续作1375亿元,利率未发生变动。

  3月份的MLF操作与去年12月份有所不同,也让机构认为央行提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预期成为泡影。从去年6月份开始,央行选择一次性对冲MLF到期量,且会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进行不同规模的超额续作。这一模式在去年12月份被打破。当月共有两笔MLF到期,央行也开展了两次操作,且在第二次操作时将1年期MLF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现在的3.25%。当日美联储宣布加息。

  在2017年3月份美联储加息之后,央行曾一天之内上调逆回购利率、6个月期和1年期MLF利率各10个基点,上调隔夜SLF利率20个基点,上调国库定存125个基点。

  从央行最近3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初衷看,应对美联储加息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显然是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的需要,如收窄货币市场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利差,给市场以合理的利率预期、降低杠杆率等。

  对于美联储即将揭晓的3月份加息悬念,业内人士分析,从维持中美利差、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角度出发,若美联储加息则央行有必要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甚至上调基准利率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美联储加息,易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进行综合考量。但他同时表示,“我们不仅仅要看(2017年年底贷款)名义利率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还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稳定的,和经济走势是相一致的。资金面上供给,也是比较平衡的。”

  实际利率稳定,流动性也处在正常、稳定区间。从3月20日起,央行再度暂停逆回购,理由是,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

  易纲强调,今年我国的CPI应该很可能运行在2%至3%黄金区间,所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不紧不松。这样既可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又可以防范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

  美联储加息悬念的揭晓,可以看作是易纲“转正”之后的第一考。笔者认为,对待美联储加息,易纲仍会坚持以我为主,若其影响到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则会顺势而为。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应对美联储加息,则要看国内的需求,毕竟我们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多种工具可供随时调用。(证券日报 阎 岳)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