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五“割韭菜” 重要股东减持套现超40亿离场
面包财经 2018-03-22 08:38
变身二三四五:激增24亿商誉 4年利润飙涨超30倍
二三四五的前身是海隆软件,彼时的主业为软件外包服务,常年毛利率在40%左右。但是到了2013年,毛利率骤降至35.6%,归母净利润创下历史最低的0.29亿元,同比下降55.57%。
伴随着业绩下滑,公司股价也节节走低,随后一轮重大资产重组拉开帷幕。
海隆软件在2013年底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直至2014年9月底,完成定增募资26.5亿来收购二三四五的100%股权,并于2015年3月份将上市公司简称正式更名为二三四五。
在完成收购后,上市公司的主业就变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和软件外包服务。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主要指二三四五旗下的2345网址导航、2345浏览器、2345安全卫士等,这些业务可以参考刚刚完成借壳上市的360。
由于互联网公司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因此在并购后,上市公司账面商誉骤增了24亿,占并购完成当年末净资产的58.9%。
此次并购虽然金额重大,但由于新晋股东承诺不谋求控股地位,公司实控人当时没有发生变化,故不构成借壳上市。
变身二三四五之后,公司业绩开始快速增长:

近期公布的2017年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公司总营收为32.29亿元,同比增长85.41%;归母净利润为9.32亿元,同比增长46.72%。2017年的净利润较2013年足足增长了近31倍。
根据业绩快报的解释:2017年业绩增长快速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稳健增长,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快速。
事实上,二三四五早在2014年就开始进入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妥妥地追上了现金贷的“大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