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嘉诚的“第三子”家族信托基金的结构组成
《家族企业》杂志 2018-03-20 11:56
尽管李嘉诚本人对于传承问题所说不多,但从李嘉诚对于两子的不同事业发展安排,
不难看出其在传承这个问题上周密严谨的思考脉络——及早进行分家,让子女各有努力方向;趁自己仍身壮力健时安排子女接班,让其有充分学习空间与机会。
而传承的考察部署,从30多年前——20世纪80年代中,李泽钜与李泽楷先后跨出校门时就开始了。

接班人李泽钜的成长历程
根据两个儿子的迥异特点,设计出“水火共生”的周密传承
不同的公开资料皆显示,李泽钜与李泽楷两兄弟尽管年纪接近(一人生于1964年,一人生于1966年),但无论性格、志趣,乃至人生目标与处事作风等,皆颇为不同。
李泽钜老成持重、有责任感,其特点是:乐意接受适当的投资额与回报率,进行合理的创新,同时也很在意父亲对自己的看法,不愿辜负父辈的托付。
李泽楷则表现出敢于冒险开拓和勇于尝试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其特点是:不愿遵从家族规矩和父辈权威,具有强烈的自主精神,同时又非常乐意接受父亲的资助来拓展自己的事业。
李泽钜与李泽楷的差异之大,有如“水火之别”。这些个人特质,相信逃不过阅人无数、善于用人的李嘉诚法眼,所以他并没强求两子均加入家族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而是将继承父业的重任交托长子,让他跟在自己身边,而次子则按其志趣顺水推舟,让其另起炉灶、自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