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独角兽”一览 有望享受IPO绿色通道

上海证券报   2018-03-06 08:36

  期待A股增强包容性

  面对优质生物制药企业难上A股市场的尴尬局面,几家创新药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对一些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并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国家能否在上市政策上予以支持,取消“未弥补亏损”的限制,放宽持续盈利能力(收入、利润指标)要求,提高发行制度的包容性。

  吴劲梓表示,在国际重大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中,一期、二期、三期阶段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对应的估值。“创新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行业,我们希望能够在政策上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李方平说,高新技术企业上创业板最主要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融资解决研发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的困境;二是请市场定价,给创业者信心;三是树立品牌形象,规范企业经营。但现实是,由于部分发行条件的制约,优质高新技术企业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如果对部分优质高技术企业取消‘未弥补亏损’这条规定,必将大大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创业和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医药创新研发实力派企业,它们筹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中,可能企业暂时不盈利,但净资产收益率非常高,增长非常快。如果允许这类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允许他们募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于国家的新药研发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在上市机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去年底,港交所宣布将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估值在15亿港元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为防止放宽标准后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李方平建议,可以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核和把关。“评价高新技术企业最核心的不是净资产,而是市场认可和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发明专利和国际垄断打破产品替代,产品已实现的销售增长情况和毛利率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市场和技术评价指标。”

  “抗癌第一股”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对企业从研发到上市的艰辛历程感慨良多。“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即便在新药上市后也面临着‘未弥补亏损’问题,现在的上市门槛的确比较高。”他说,目前,不少海归人才创业的新药项目在全球都具有领先性,部分项目甚至已与全球同步,资本市场应当帮助这类创新药项目的产业化,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创新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四平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2025年5月有多少个工作日要上几天班 五月工
  • 父母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会影响孩子高考、考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