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19号地址在哪?新华社为证监会点赞说了啥?

Wind   2018-01-31 10:29

  目标六:双向开放步伐稳健

  继沪港通、深港通后,去年资本市场开放又有大动作。2017年6月,明晟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MSCI指数,预计可吸引170亿至180亿美元投入A股市场。

  新华社评2017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作为资本市场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方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2017年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政策引导、利益约束的“双轮”驱动下,“回归”成为并购市场的。

  并购重组趋于规范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7年沪市上市公司共完成并购重组864家次,交易总金额920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45%和8%。全年74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涉及交易金额2500亿元,合计增加市值约2300亿元,其中13家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元。

  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作用明显。2017年前三季度沪市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74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和132%。剔除大盘影响,其 市值较重组前平均增长43%,7家股价实现翻番。

  除了转型升级内在驱动和市场需求外在引导外,“从严”的监管环境也使得并购重组呈现质量配比更为合理的趋势。

  并购重组回归本源

  2017年8月,中国联通(600050,股吧)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高达逾600亿元。14家战略投资者中,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及电商巨头赫然在列。同步完成资本市场增强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完善,令联通成为国企混改的重要“里程碑”。

  包括联通混改在内,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涌现出一批设计合理、示范引领的重大突破性案例。如中国重工(601989,股吧)推出首单市场化债转股方案,国电电力(600795,股吧)与中国神华(601088,股吧)成立煤电合资公司,360科技通过“借壳”江南嘉捷(601313,股吧)重组上市等。

  或着眼优化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瞩目动力转换,促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这些案例成为并购重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生动注解。

  2017年沪市公司共实施跨境并购17起,涉及金额超过1400亿元。一批拥有顶尖新技术、新产品的跨国企业成为并购主流目标。“全球并购、中国整合”,成为资本市场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生动诠释。

  市场回归理性

  2017年5月31日,停牌半年的中安消(600654,股吧)以“*ST中安(600654)”身份复牌。即使在过去的三年中进行了疯狂并购,这家公司仍未能完成“借壳”飞乐股份时的业绩承诺。不出意外地,*ST中安复牌后连续17个交易日跌停。

  同年A股市场有许多重组概念股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业界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在IPO步入常态化稀释“壳资源”价值、从严监管杜绝“忽悠式”重组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异收窄,短期套利空间受到压缩。

  市场对于并购重组的态度回归理性,体现于重组企业估值溢价回归理性水平,也表现在股价反映回归价值投资。

  统计显示,2017年沪市重组标的平均估值溢价率为350%,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一度非常“时髦”的跨界并购整体溢价水平从上年的550%大幅下降至390%。沪市87家公司披露重组方案并复牌的公司中,超过半数复牌首日股价出现下跌, 24家重组方案受到质疑的公司复牌首日即遭跌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回归出现在曾经备受争议的“举牌”中。2017年沪市共发生超过5%的权益变动36家次,较2016年下降27%。其中举牌方为产业资本的共17家,占比接近50%,明显高于2016年的30%。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贵州省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
  • 郑州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四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民进党当局变本加厉!国民党新北党部遭搜索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