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杠杆率是什么意思?2017年中国居民杠杆率现状

北京青年报   2018-01-29 08:13

  追访

  居民杠杆率上升过快

  “在过去十年,中国的杠杆率上升得很快,表面上企业杠杆率是最高的,但当前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过去这几年居民部门加杠杆加得很快,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已经接近90%到100%,去年是标志性的一年,中国居民部门的贷款超过了居民部门存款的增量,居民部门杠杆率高和房价有关系,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日前,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如此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直言,中国宏观杠杆率在2017年出现下降,但是仍然相对偏高。分部门来看,主要是企业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偏高,居民部门加杠杆速度较快。

  放眼全球,居民加杠杆最主要的用途是购买房产,所以各国居民杠杆率和房地产市场走势高度相关。近年来,中国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被认为是我国此轮楼市繁荣的主要动力。

  华融证券统计,2016年一二线热点城市居民债务/本地GDP的比为65%-70%(2014年为40%多),三四线城市这一比例为30%(近几年变化不大)。从居民债务/可支配收入看,一二线热点城市达到150%(2014年刚刚突破100%),三四线城市这一比例仅为60%。

  现象

  居民高杠杆催生房地产泡沫

  那么,如果持续不抑制杠杆上升会有什么恶果呢?

  海通证券姜超根据别国经验总结出典型的欧美危机模式: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居民加杠杆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房价飙升进一步刺激居民加杠杆,在不断循环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也容易出现泡沫化,居民杠杆率飙升;而随着通胀(或汇率)压力的显现,各国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债务成本提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房产抛售、房价下跌,居民财富和银行资产均缩水,转入恶性循环的债务-通缩模式,居民破产、银行债务减记导致杠杆率下降。姜超认为,绝大部分经济体的居民杠杆率变化符合这一规律,

  姜超强调,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用在资产价格泡沫的炒作上,短期内虽然对经济需求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杠杆并没有提升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这便为将来埋下了隐患。当利率上浮、房价下跌,经济的脆弱性便暴露出来。

  聚焦

  抑制居民杠杆率须管好个贷投放

  抑制杠杆率意味着抑制新增贷款的疯狂增长。事实上,对于大部分购房者来说,从去年3月各地楼市调控加码之后已经领教到贷款的难度直线上升。

  “认房又认贷”、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既可有效堵住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又显著增加了住房炒作成本。监管还强化了商业银行在个人购房贷款环节的借款人收入真实性审核,使不合格的贷款人无法钻空子。央行营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北京市房地产信贷调控取得显著成效,房地产贷款增加额与增速同步回落,个人购房贷款增速明显回落。除了管好个人房贷,监管部门还及时发现了其他个人贷款的不正常增长,加大了对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用途的监管检查,将不符合贷款门槛的借款人排除出去,进而在宏观上降低了居民部门整体的债务负担。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李宇嘉认为,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必须要管控住个人购房贷款的非理性增长。要控制居民杠杆率,首先就要改变热点城市房价“只涨不跌”、“长期上涨”的预期。其次,控制金融机构基于短期利益的融资行为。要严格落实“受托支付”(贷款直接支付到卖家),杜绝装修贷、汽车贷等短期贷款违规进入楼市;严格落实近期五部委发布的资管新规,实现“去通道”、“去嵌套”;再次,保持适当的首付成数,要严厉打击诸如“首付贷”、“尾款贷”、“赎楼贷”等变相降低首付的融资;最后,分散投资渠道、加快贷款证券化,避免杠杆集中,并实现房价平稳回调。(文/记者 程婕)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吉林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2025年江苏高温津贴最新消息:发放时间+发
  • 八项规定将继续改变中国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