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强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人民日报   2018-01-08 09:41

  保险业,历经风雨再出发

  “2017年,保险业确实有新气象,保险机构不再把保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到处推销,短期限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都下架了,大家更重视用‘保障牌’来抓市场、拼规模。”河北某银行职员李华说,消费者的保险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来银行柜台咨询的客户中,关注保障权益的人多了,计较分红高低的人少了。

  李华说,保险公司应该多站在普通消费者角度,推出保障责任明确、合同条款简单易懂的产品,培养更多既懂产品又真心为消费者着想的代理人。

  在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金融业逐步从浮躁走向理性,从“快不快”走向“好不好”,向新时代需要的金融业转变。

  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说,风险管理能力强,金融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近年来,我们积极发展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提供居民需要的保险产品、保险服务,在承办大病保险,发展扶贫保险、税优健康险业务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同时努力做资本市场的成熟机构投资者,做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他表示,2018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挺在最前面,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举措,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展望:

  2017年,对保险业来说非同寻常,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监管“重锤”接连落地,行业经历“涅槃重生”。

  部分保险机构的日子不好过。保监会发布“1+4”系列文件,集中整饬保险市场主体在偿付能力、产品开发、业务经营、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管和惩罚力度大大超出以往。浑水摸鱼、拒不收敛的机构被顶格处罚,以往靠高风险业务弯道超车的行业“新贵”保费遭受断崖式下跌,全行业对风险的敬畏前所未有。

  大批保险机构在转型阵痛后迎来光明前景。转型,成为保险行业“大合唱”。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保障型业务占比大幅提升,短期万能险保费大幅减少,金融科技助力行业产品、服务创新提速。资本市场上,险资摘掉“野蛮人”的帽子,成为稳定股市的“压舱石”。

  服务实体经济,保险业大展身手。优质、长期的保险资金,成为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

  “保险业是一个分散风险、管理风险的行业,筑牢风险防线,是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事关金融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2018年,对行业突出风险点仍需及时排查、处置,针对风险隐患较大的公司,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对违法违规和激进投资等各种市场乱象,要继续加强股权穿透管理;对销售误导、理赔难、违规套取费用等顽症,将加强日常防范,构建多层次防控格局。(记者 曲哲涵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加拿大总理说下周赴美同特朗普会晤
  • 美国多地爆发集会抗议特朗普政府多项政策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