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阵亡全家桶”是什么意思?阿里产品“阵亡”榜出炉
5、淘点点/口碑外卖
诞生日期: 2013年
结果: 2015年淘点点改为口碑外卖,后者于2016年注入饿了么
失败主因: 战略摇摆+淘宝的交易体系不适用于O2O
淘点点是阿里于2013年推出的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期望打造餐饮行业的“淘宝+天猫”平台,将餐饮服务变成商品,让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淘点点主要提供外卖和点菜功能,通过外卖送上门和到店消费来实现。通过“淘点点”还可以搜索到附近的盒饭、水果、饮料、蛋糕等外卖信息。背靠阿里的流量优势,淘点点一度成为餐饮O2O领域的前三甲。
但完全沿袭淘宝体系的淘点点,很快就面临了它的进一步成长瓶颈——传统餐饮店使用淘点点时,相当于自己开了一个“淘宝店”,运营管理都需要自己进行,但这并不是他们擅长的,反而增加了负担。而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竞争对手,则采取了餐厅更喜欢的第三方合作模式,能让餐饮企业专注于线下店的运营质量。
而且,淘点点频繁出现调整战略,把扫码点菜、订做系统、排队叫号等都挨个尝试了个遍,但都没有坚持做下来。另外,餐饮O2O的线下地推业务其实很重,但淘点点却将这块交给了代理商负责,导致了管理的松散。
基于这些原因,2015年的外卖市场正以同比340.8%的速度发展时,淘点点的市场份额却从11.2%下降到4.73%,并且持续走低。2015年7月,淘点点APP正式被“口碑外卖”所取代。此后,口碑外卖也是做得不温不火,最后无奈放弃。2016年,饿了么宣布,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目前,口碑App、淘宝App和支付宝App的外卖入口,均已直接接入饿了么。
阿里通过开创性的淘宝与支付宝这两大产品,很早就占据了电商领域的主导者地位。然而,重视运营的阿里,在做产品时未免也会过于重视其“效率”,而忽略产品本身。而在许多战略制定上,阿里也有过非常多次摇摆不定的情况,经常给后来的竞争者留下了很多机会。
在社交、O2O等阿里并不熟悉的领域上,阿里也难免遭遇产品的“阵亡”。自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有特定的优势和劣势,BAT也不例外。而未来,随着阿里帝国的继续扩张,它将在更多的领域和其他公司的产品短兵相接,而这,也值得我们继续关注。(文 秦予 制图 王跃霞、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