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融年终盘点:中国步入“无现金时代”

新华网   2017-12-27 10:40

  四大行牵手BATJ

  ——争相布局金融科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逐渐渗透到金融交易的前中后臺,科技在打破金融旧秩序、助力金融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无科技 不金融”渐成业内共识。

  风口之下,各大平臺纷纷抢滩科技金融,纵观2017年,BATJ(百度、蚂蚁金服、腾讯、京东金融)纷纷与国有四大行达成合作,科技金融的热度可见一斑。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中国建设银行牵手,将共同推进建行信用卡的线上开卡业务,以及线上线下渠道业务、电子支付业务合作;6月,京东金融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将布局金融技术、消费金融、企业信贷等领域;腾讯与中国银行推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随后,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也宣布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巨头的介入,标志着科技金融领域的竞争在日趋激烈的同时,也正式进入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金融领域的前沿科技应用才刚刚开始,新技术将对传统金融业带来持续影响,其前景令人振奋,但风险仍需受到高度关注。

  从“无现金时代”之争

  到网联的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金融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其中最显着的莫过于Fintech在第叁方支付中的运用,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事实上,目前中国已经是第叁方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最发达的国家。

  年初,支付宝曾宣称要用5年的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而微信早在2015年也曾发出倡议。虽然这一説法引爆了市场争议,但互联网巨头们对于抢支付市场的疯狂争抢从侧面证明了第叁方移动支付的热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网络支付在带来了便利之余,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等等。对于这一飞速发展的市场如何创新监管,考验着监管层的智慧。

  央行支付结算司8日4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臺处理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臺和业务迁移相关準备工作。

  “网联成立后,最大的改变是切断了过去‘银行直连’的清算模式,即支付机构通过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实现资金的跨行清算,这种做法实际是绕开银联的。”央行清算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按照计划,2017年10月份完成200多家银行接入,年底前完成40家支付公司接入。

  资管“大一统”

  告别刚性兑付时代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産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徵求意见稿)》。《指导意见》在凈值型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第叁方独立托管等方面作出非常严格的规定,凸显当下“严监管”趋势,旨在统一同类资管産品的监管标準,防控金融风险。

  统一监管背后是近些年资産管理业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众多风险和问题。比如,银行表外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中投向非标準化债权类资産的産品,保险机构“名股实债”类投资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徵。这类业务透明度低,容易规避贷款监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领域。而更让外界担忧的是,国内金融业目前所存在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和关联套利等问题恰恰集中表现在资管业务上。

  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在美元的强势之下,市场对2017年的人民币汇率一度充满担忧。但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总的来看,2017年人民币恢復升值,未来预计将保持总体稳定。

  若依人民币中间价角度看来,去年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1美元对人民币6.9370元,而12月25日早上央行公布汇率显示,1美元对人民币6.5683元。 2017年前11个月,银行结售汇-8042亿元,相比2016年-22465亿元,如果是全年口径相比,两者降幅接近六成。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资本外流第一大项的现象也得到逆转,此外,非居民偿还负债的购汇进程结束。

  虽然从去年年底至今,美联储已经4次加息,给人民币造成了贬值压力。不过,在“守住不发生係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前提下,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一步步推进。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加拿大总理说下周赴美同特朗普会晤
  • 美国多地爆发集会抗议特朗普政府多项政策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