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冬季迎气荒 国家发改委严监管天然气供应价格

北京商报   2017-12-08 10:26

  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角色

  天然气相对清洁的属性确实令这一能源开始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领域加速渗透,各地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国家能源局曾发布文章表示,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能源绿色转型日益迫切,这需要大幅提高天然气占比。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了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消费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天然气产量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722亿立方米,增长27.5%;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增长18.7%。

  高峰介绍,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天然气进口5416.5万吨,同比增长了24.9%。其中,气态天然气2507.3万吨,同比增长5.9%;液化天然气2909.2万吨,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7.7%。

  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也见证了各地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北京为例,北京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在2010-2016年间,北京的能源消费总量从6359.5万吨标准煤涨至6961.7万吨标准煤,其中煤品消费的占比从29.6%下降至9.8%,降幅超过六成,而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却一路从14.6%增至31.7%,增幅也达到了五成左右。

  储气能力和体制改革

  “从根源上缓解供应缺口、按计划顺利完成天然气供应目标还是需要促进油气体制改革加速,完善储气等环节的市场机制设计。”有业内专家直言。

  8月,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等部门曾发布《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7》称,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天然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截至去年底,我国每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对应的管道里程约为70千米,仅相当于美国的12%,地下储气库形成工作气量64亿立方米,仅占消费量的3.1%,远低于世界10%的平均水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进一步介绍,目前欧洲储气水平占消费水平的比重已达到15%,美国、俄罗斯这两个天然气生产大国,储气量已分别达到了1200亿、700多亿立方米,分别占消费量的15.4%、18.8%。 国家发改委此前也公开表示,我国储气设施已经出现了建设速度偏慢、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急需鼓励投资建设储气设施,增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韩晓平表示,天然气的生产成本高于燃煤,且天然气管道运输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沿途浪费率比燃煤运输浪费率更高,天然气企业盈利状况并不理想,是否需要继续给天然气企业补贴,如何在天然气企业的收益与补贴之间平衡,是各地面临的改革难题之一。

  中国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此前撰文也指出,目前我国定价体系中没有单独体现储气成本的价格科目,储气库面临投资回报渠道不畅、市场交易机制缺失等问题,成本补偿、效益考核机制都十分不明晰,已经严重阻挡了储气库的商业化运营发展。

  韩晓平直言,储气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的背后凸显出油气体制改革推行效率不够理想的问题。在多次爽约后,今年5月,我国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形成了我国自2014年提出新一轮油气改革以来颁布的最为全面、立体的指导性文件。不过专家也称,油气改革本质上是要放开石油天然气上、中、下游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和价格,拆除各种向国企倾斜、管制民资的壁垒,允许更多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行业,但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领域基本被国企垄断,要让国企向民企分利,可能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文 张彬/制表)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
  • 临夏州纪委监委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
  • 吉安市财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金强严重违纪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