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股份毫掷239亿深圳拿地 一改往日“低调”作风

国际金融报   2017-12-08 08:52

  提速冲规模

  此番世茂大手笔拿地背后,折射出其风格的转变。

  此前,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执行董事许世坛已经明确提出冲规模、要速度、高周转等目标。而提出这一目标的背后,是世茂在采取“降负债”、“零拿地”措施后,规模落后,排名下滑。

  2013年,是许世坛从其父许荣茂手中接班的第二年,世茂大手笔拿地后,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实现合同签约额130.05亿元,合同签约面积97.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

  接班时,许世坛一度将冲刺千亿列入世茂的发展议程。然而事实却是,随后两年,世茂将重点放在了极力调整债务结构和强化去库存上。

  对此,许荣茂曾坦言,“前两年销售增长很多,但同时负债很高,库存很大,心理压力很大,所以这两年,我们主动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把负债降下来,把库存去掉。”

  于是,2014年世茂拿地金额直线下降,2015年更是 “零拿地”。

  而结果是,世茂房地产2015年和2016年的签约销售额止步难前,行业排名逐步下滑至第二梯队。

  “低调”作风对于世茂而言,可谓一把“双刃剑”,降速后,财务风险确实降低不少,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土地规模与销售规模成正比,土地储备减少,可售货源相对减少,相应的可获得的销售额也会受限,这意味着在行业日益聚拢的当下,世茂的存在感和话语权都将逐渐被削弱。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表示,过去几年,世茂在上海等城市频频有地标性项目出现,这两年已明显受到冲击。

  今年9月,随着世茂集团执行董事阚乃桂的出走,市场已经嗅出其转变的气息。毕竟,阚乃桂离职前,正是负责世茂的成本管理及研发设计工作。市场一度传言,对于行业排名并不太“服气”的少帅许世坛,已流露出对规模和速度的野心,这与阚乃桂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冲突。

  在张宏伟看来,世茂加速其规模化发展,对其未来业绩改善和资本市场表现皆有帮助。毕竟,当前世茂股份并未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在其资产总计高达898亿元的情况下,市值仅为187亿元,尚不及其净资产。

  当然,豪掷拿地也意味着世茂又将打破这两年努力构建的稳健表现。

  严跃进强调,此类商业地块后续带来的销售回款压力,将导致企业的负债率上升,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降温周期,更要警惕资金方面的压力。

  《国际金融报》记者据此联系世茂股份的董秘俞峰,其表示不予回应,随即挂断电话。 (国际金融报记者 孙婉秋)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