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电器最新消息 收购东芝电视业务恐搭上“漏船”
东芝贵不贵
东芝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售,通常收购其资产会压低价格。但海信并没有趁人之危的情形,反而有可能送了东芝一个大便宜。
至于海信电器是否能够从这笔交易中得到多少技术优势,梁振鹏表示不乐观,首先海信自身没有核心技术,电视的核心部件是面板,海信并没有自己的面板生产技术,这和京东方、TCL有相对的区别,而东芝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并且近十年,东芝在有计划地退出家电业务,进军2B方向,在技术研发上也没有多少投入。
8月17日晚间,海信电器发布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下降46%。三季报净利润仅6亿元,同比大降47%。
面板价格上涨是导致公司整体净利润下跌的重要因素,据梁振鹏介绍,面板是电视产品中成本最高的零部件,占全部成本近70%,而海信并没有掌握面板技术,也不生产面板,因此在核心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时,其抗风险能力和应对能力就显得较弱。而此次海信收购的东芝电视也没有面板技术,因此收购东芝对其发展是否有帮助令人担忧。
据TCL2017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70.7%,TCL表示就是因为面板业务景气,旗下面板生产厂利润大增所致。可以看出,面板技术和生产能力对于电视企业的重要程度。
整合效果待考
海信最近几年一直试图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总体进展甚微。
业界不少人认为,海信此次选择东芝,意在其品牌。但东芝的品牌力已经大不如前,并且在东南亚东芝已经授权给了创维,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则完全由TCL负责,而海信未来首先要解决的是,就是如何处理与这些企业的关系。梁振鹏认为,海信在整合国内和东南亚市场的生产销售方面,必然也将要支出一大笔费用。
此外,40年的东芝品牌使用权,到底能够给海信电器带来多大的市场份额?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东芝的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也在下滑。梁振鹏表示,东芝在电视研发上投入较低,甚至早就有计划放弃电视业务,因此逐渐授权给各地的企业,这个过程东芝的品牌力也是受到损害的。
另外,东芝近几年收入下滑,亏损严重,已经资不抵债。梁振鹏认为,海信在自身利润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去收购东芝的业务,只会加深亏损。一旦完成交割,双方并表,7.63 亿人民币的收购现金再加上东芝电视业务8.9亿的负债,海信电器的资产负债表将蒸发掉近17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这对净利润本已连续下滑的海信电器业绩来说是个巨大拖累,也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投资者报》记者 金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