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三季报净利22亿元的背后:前有“6·18”后有“双11”
北京商报 2017-11-14 09:05
统计调整 向同行看齐?
和往年的财报内容发布方式相比,今年三季度,京东选择通过“行业口径”发布交易额数据。根据京东财报显示,在过去三个季度中,京东集团前三季度交易总额累计近9000亿元,其中三季度实现交易总额3025亿元,对比上年同期2286亿元,同比增长32.3%。
但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京东在去年三季度宣布的交易总额统计数据包含两种统计方式,一种是京东自己的统计方式,实现的交易总额为1556亿元,另一种统计方式解读为“行业口径”,实现的交易总额为2286亿元。而在此次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只显示了后者的数字情况。
据京东在补充财务信息和业务指标说明中表示,对交易总额的解释为公司网上直销业务及网上交易市场的所有订单的总价值,无论货物出售或交付或是否退回货物。包括放置在平台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以及第三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都由京东或京东的第三方商家履行订单。交易总额包含由买家向卖家支付的运费费用,但不包含超重费用,是比较公开的参数定义,也是主要业界同行的统计方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人士称,相较于京东原有统计口径,采用行业口径更有助于京东和业界同行对比。实际上,在“双11”期间,京东在公布自11月1日-11日的交易额数据时,就已引起老对手阿里的调侃,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关于“谁数学好的”争论。该分析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两大电商巨头在竞争方面越发激烈的体现。
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来,交易总额口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计量方法变更,更有利于京东数据监测;另一方面,京东也有利于与同行分析对比,以便于消费者和股东纵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