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36%年利率贴边经营 抱“大腿”后业绩疯长
截至2017年6月30日,趣店2017年上半年总营收18.33亿元,公司同期净利润达到9.73亿元,利润率53.11%。
不到二十亿的营收,有将近十亿的净利润,华尔街投资者自然会心动,尽管其商业模式一直饱受诟病。
招股书显示,从公司成立至今,趣店的主要收入来源由现金贷及分期购物平台产生的服务费和向品牌供应商收取的商品差价收入租车。今年上半年,两项收入分别占趣店总营收的83.32%和13.70%。
此盈利模式在促进其业绩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引来了风险和质疑,比如“趣店不值100亿美金”、“对学生发高利贷造成血案的祸首”、“游走在灰色地带”,这也是近日引起一些媒体对其口诛笔伐的主要原因。
招股书大放烟雾弹
为了能够顺利上市,趣店还在招股书中大放烟雾弹,“迷惑”了一票投资者。据PingWest报道,在2017年上半年,在上市准备期,趣店密集进行了多处业务变动:
2月,“大腿”终止给来分期和趣店免费导流,3月,双方的补充协议又约定8月开始收取费用。
4月,为避免潜在的政策风险,趣店突然停止与P2P平台合作。事实上,2016年趣店全年来自P2P平台的金额有80.99亿人民币,占交易总额的63.7%,一度非常依赖P2P平台。
同月,趣店将金融服务费的年利率调整到36%以下,在此之前,2016年全年趣店所有借款中有59.5%的年利率超过36%。这同样是为了合规: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的利息部分被视作无效。
2017年第二季度,趣店风控的重大更新完成上线,加大风控力度。
以上,皆为典型的企业上市前合规运作的征兆。对于趣店而言,这些动作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合规”。
然而,就在趣店上市后,监管收紧有了预兆。10月19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进行了表态。他说,未来将继续清理整治网贷活动,严查非法获取贷款资金来源,非法获取高息和暴力催收等行为。要抵御外部冲击风险,包括IT系统、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风险。
在政策压力下,对于在不久的将来也要上市的“大腿”而言,或许没有理由去沾染趣店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风险,一旦其在未来中断对趣店的扶持,对于趣店而言,或许就是灭顶之灾。毕竟,趣店的主要利润还是由“大腿”扶持。
难怪趣店仅成立3年就紧锣密鼓张罗上市: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趋向于强监管的情况下,想要上市就没有现在这么顺利了!
无论如何,现在都不影响趣店的股东“开心过了头”:趣店刚刚上市,昆仑集团周亚辉随即两次转让趣店股份,共套现3.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