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美元以上高净值非居民客户银行申报材料时间入口
03既然“非居民”范围小,那么为什么说富人和官员同样逃不过监管?
照前文看下来,CRS的涵盖范围好像并不比我们想象中的大。那么,此前一堆报道说官员和富人的账户将无所遁形,难道就不能实现了吗?
不是。
要搞清CRS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有一个确切的认知前提,就是中国版CRS的推出,目的是什么?官方说的话我们要记牢——“信息交换”。
我国的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信息交换”,获得我国税收居民在海外CRS参与国家的金融账户信息;而其他国家的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我国金融机构的申报,获得其他国税收居民在我国开立的金融账户相关信息。
什么意思?如果一名中国公民转移财产到境外(注意,本文的境外讲的都是CRS参与国),在境外拥有金融资产,同样会被他国金融机构视为非居民金融账户,其账户信息也将会被收集、报送,未来会交换回我国。
说白了,互助互惠,彼此帮彼此查漏补缺。
通过交换信息的方式,一旦你持有海外金融账户;你持股一定比例(目前规定为25%)的公司拥有海外金融账户;你买了海外保险或者年金;你是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保护人或其他实际控制权人(信托安排一向具有保护当事人身份私密性的作用,信托的安排未必能完全规避CRS下的信息披露)……只要满足以上任一情况,就算你是中国籍,你的信息就都会被参与国报送回来给我国。
所以,即使“非居民”的范围小,但我国可以通过CRS信息互换,把自己国家居民,尤其是高净值居民的账户情况牢牢掌握在手中。所以,受到严格监控的金融账户主体的范围很广。
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说的“富人和官员的账户无所遁形”,是有道理的。
而且,一个让逃税的富人们可能很崩溃的是,从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开的资料来看,101个承诺实施CRS的国家(含地区)中,赫然包含了“避税天堂”开曼群岛、百慕大。
“将来这些CRS报告国会互相通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比较紧张。就算你是中国纳税身份,但海外银行只要汇报你有存款,估计就会引发对海外收入报税是否合规的检查。”一名银行业法律合规人士告诉记者。
再给富人们一个暴击,专业律所人士提示,在避税地建立壳公司持有金融账户、将账户余额或净值拆分至100万美元之下、取得他国护照等形式,长远来看都不可能完全规避CRS信息交换——你的信息都会被换回来,时间问题而已。
04银行排查是个啥进度?
记者采访了若干家银行,普遍的做法是:
1.已在行内召开视频培训会议。
2.通常以一个相关部门为主,其他部门联动。这个主负责部门,有些行是法律合规部,有些行是离岸金融中心,有些行是国际业务部,有些行是运营部。之所以每家银行主牵头部门不一样,是跟各家行的客户结构和组织架构相关。有些行的跨境小微企业会更多,有些行境外投行客户会更多。
需要联动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运营部、国际业务部、托管部、电子银行部、法律合规部、信息技术部、公司部、零售部、信用卡中心。
3.即使没有这个中国版CRS,基于监管机构密集要求排查反洗钱风险的频率,银行也在严密监控境内外资金流动和离岸账户。
有资深银行风险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对摸排账户信息的看法。
在他看来,此前监管要求采集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实体和网络特约商户发生的单笔等值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消费交易,这是比较自动化的采集,信息的漏采率很小,“你们每天在境外消费,会产生交易数据,我们后台会实时复查,然后由运营部或国际业务部等部门对数据进行筛选,再把数据移送到风险、合规、或信息科技部门,他们进行报送。因为是单向采集,而且现在自动化程度高,是很成熟的运作。”
但现在搜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银行接触到的信息其实是有限的。为什么?因为声明文件和税务信息其实是客户自己在填,银行能够监控的只有客户存款和名下账户,如果要复查客户的税务信息,银行要先取得客户的授权;如果客户不授权,那么这些信息无法保证真实。
“这就不是一个自动化采集信息的过程。当然我相信利用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复核进程将来肯定能实现,这需要所有的信息联动”,该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