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万“二宝”降生 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时间后情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儿门诊内,准妈妈在进行检查。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影响】
——调整中国人口结构 提升社会活力
“中国未来100年都不缺人口数量,要更关注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2017年两会期间,王培安的一席话被不少媒体提到了新闻标题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推行了长达3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不过,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中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我父母和我们这代人,家里普遍都有兄弟姐妹,不光是成长过程中能有个伴儿,成年以后也会觉得多些依靠。比如,父母需要照料时,可以由几个子女轮流承担,孩子们的压力相对小一些。”沈军说,自己身边有不少是独生子女的同事、朋友,“421”的家庭结构非常普遍,当父母们逐渐年迈多病,不少年轻人身上的养老压力会非常大。
面对诸多问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也在进行相应调整。
从独生子女到“双独二孩”、再到“单独两孩”、“全面两孩”,为应对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
政策也带来了改变。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
“这是一系列的动作,是一种连续性的政策,老百姓也认为比较公平容易接受,我们的政府一直在做这件事。”国务院参事马力评价说。
在马力看来,中国已经发展到老年社会,这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生育率降低,导致年轻人口的下降。提高出生率、增加年轻人的比例对于社会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提升整个社会的活力与创新能力。
“我们考虑的不是人口多与少的问题,而是考虑人口结构的问题,要调结构。”马力认为,此前多年积累了大量有生育二孩意愿的育龄人群,因此,2017、2018年是两个生育高峰年,而生育意愿释放需要大约五年时间。
“但我们也要关注配套政策的跟进,包括如何降低抚养成本、解决孩子的照料问题、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等等。”马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