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该资源上再度出手 中国钨矿储量占全球超50%

证券市场周刊   2017-09-30 09:22

  受上游供给端缩减及下游需求回暖因素的影响,国内钨产品高价行情或将延续。

  两个月累计涨幅41.98%。近期,国内钨精矿价格连续暴涨引发市场多方关注。

  此前,由于受上游高库存及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因素影响,国内钨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众多生产企业亏损严重。

  但自7月份以来,钨产品价格出现强势反转。有分析人士认为,本轮钨矿价格上涨,一方面是源于上游供给端收缩引发产量缩减库存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下游行业回暖需求释放。在供需两端共同助力下,未来钨价有望继续在高位运行。

  价格反转 连续暴涨

  因其高熔点、高硬度、强耐磨、强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特性,钨素有“工业的牙齿”之美称。

  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钨矿查明资源储量约为1015.95万吨,占全球储量比重超过50%,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已经探明的钨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河南、甘肃等九省,其中江西、湖南两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4.5%。

  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性矿产,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将钨矿列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自2002年起,对钨矿资源开采实施总量控制。

  数据显示,2014年,国土资源部将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定为8.9万吨;2015-2017年,国内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均为9.13万吨。

  然而,由于存在严重超采,中国每年的开采配额计划均未能具体落实。

  依照国土部规划,2014年,江西、湖南和河南的钨矿生产配额分别约为3.78万吨、2.31万吨和0.6万吨,分别占当年计划开采量的42.27%、25.96%和6.74%。但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述三省当年实际钨矿开采量分别为5.1万吨、4.6万吨和1.89万吨,分别超采1.32万吨、2.29万吨和1.39万吨,超采率分别为35%、99%和215%。

  受超采因素影响,国内钨矿长期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产品价格难以上涨。

  2013年9月,国内钨精矿价格达到14.4万元/吨的高点,随后步入漫长下跌通道。2015年11月,钨精矿价格跌至历史低点,每吨价格仅为5.5万元;同期,仲钨酸铵价格亦由22万元/吨下跌至7.25万元/吨,跌幅达67.05%。

  2016年,国内钨矿价格略有回暖,产品价格回升至7.2万元/吨,但与2013年高点价格相比,仍存有50%差距。

  令市场惊喜的是,自2017年7月份,国内钨产品一扫价格阴霾,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其中,钨精矿价格由低点8.1万元/吨迅速攀升至9万元/吨,单月涨幅11.11%;仲钨酸铵价格亦由12万元/吨上涨至14万元/吨,单月涨幅16.77%。

  截至2017年9月20日,国内钨精矿价格为11.5万元/吨,年内累计涨幅59.72%,近两月涨幅为41.98%;仲钨酸铵价格为17.35万元/吨,年内累计涨幅50.87%,两个月累计涨幅44.58%。

  供给收缩 库存下降

  有观点认为,供给端的产能收缩及库存量的持续下降是本轮钨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由于供给长期高于需求,钨精矿价格此前一直于低位徘徊,甚至低于多数矿山开采成本,价格倒挂现象致使行业整体亏损严重。

  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统计,2015年,国内钨精矿平均售价约为7.35万元/吨,同比下跌30%。但同期,钨精矿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在8万元至8.5万元。受此影响,2015年,国内121家企业合计亏损12亿元,亏损面约为56%,其中,钨矿山企业亏损面高达89%,上市钨板块企业合计实现净利润-13.38亿元,同比下滑353%。

  成本与价格的长期倒挂迫使上游供应商主动缩减供给。2016年3月,中国钨业协会六届八次主席团会议成员企业提出,2016年,国内钨精矿计划减产15%以上,重点骨干企业主采钨精矿产量和共伴生钨综合利用产量计划共计减产1万吨;同时,继续实施钨精矿和APT等钨产品的商业储备。

  受此影响,2016年,全国钨精矿实现产量13.9万吨,同比下滑2.67%;其中,40家主要钨矿山企业生产钨精矿6.56万吨,同比下降12.67%;同期,国家物资储备局先后四次收储钨精矿,合计收储2.05万吨。

  与此同时,国内政策监管和环保督查力度持续加强,部分产能落后的中小矿山被动出清。

  根据广发证券研报,2016年6月,环保部曾发布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碱法生产钨渣列为危废品,钨矿开采行业生产门槛由此提高,行业出清提速。7月份,环保督察组启动首轮巡检,江西省为首批检查省份之一。赣州作为国内APT主产地,2015年,APT产能约占全国的37.4%,产量占比超过50%,巡检致使赣州APT(仲钨酸铵)全面停产待查,对供给影响明显。

  2017年4月以来,环境保护督察组再次先后进驻江西、湖南。6月6日,国家工信部下达《2017年钨生产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要求逐月对限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的企业不应授予开采指标;同时,对无指标、超指标生产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对违法收购和销售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7月31日,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向湖南反馈情况指出,全省涉重金属的“散乱污”企业较多,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环境污染和风险不容忽视;此后,湖南钨矿产量出现同比大幅下降。

  广发证券认为,在环保日趋严格、环保督察常态化的情况下,钨矿山复产艰难、新开受阻,钨精矿供给短期恐难以释放。

  而由此进一步引发的是钨矿整体库存水平的持续下降。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厦门钨业、中钨高新及章源钨业3家公司合计库存金额约为73.94亿元;2016年年底,上述3家公司库存金额已下滑至57.69亿元,降幅为21.98%。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述3家公司合计库存金额约为67.3亿元,尚低于2014年的库存水平,库存的持续去化致目前市场钨精矿供给趋紧,钨价持续上涨。

  需求回暖 高价有望持续

  除此之外,需求端回暖特别是补库存需求旺盛或是构成本轮钨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诱因。

  根据资料,钨资源的下游需求以硬质合金和钨钢为主,其中硬质合金是钨矿资源最大的应用领域。因含钨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常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冶金、石油钻井、采矿工具等工业相关行业。

  受益于“一带一路”投资项目落地以及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兴起因素影响,2017年以来,国内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速大幅提高,硬质合金需求量因而明显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6.3万台,同比增长6.8%;1-7月累计产量为42.4万台,累计增长5.2%;同期,国内挖掘机产量达1.47万台,同比增长66.1%,累计产量11.77万台,同比增长69%。

  同时,海外主要经济体持续复苏,促使钨产品市场需求回暖,钨产品出口数据向好。

  根据钨工业协会的统计,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PMI指数均保持在荣枯线之上。日本经济恢复迹象明显,连续6个季度的经济扩张,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欧元区经济形势表现乐观,上半年,19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美国,不仅德国和荷兰增速明显,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国家也有明显复苏。

  受此影响,2017年1-7月份,国内钨精矿累计实现出口1.75万吨,同比增长45.63%,累计出口额达到5.07亿美元,同比增长39.47%,创10年来新高。其中,出口欧洲数量为4570吨,同比增长32.52%;出口美国约为3028吨,同比增长168.39%;出口日本数量约为3380吨,同比增长42.91%;出口到韩国数量2559吨,同比增长26.40%。

  有观点认为,伴随钨产品供需关系的持续改善,钨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产品价格或将在高位维持。

  一方面,自2014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推行带来上游市场逐步出清,且同期国内钨业采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产能增长缓慢,钨精矿产量总体趋衡,短期内难以出现较大的增量。同时,伴随国内钨资源品位逐年下降、矿产开采成本刚性上升、钨精矿产量自然萎缩,有利于供应保持平稳。

  另一方面,在全球制造业回暖的背景下,国外市场需求恢复性增长,生产企业补充库存意愿亦逐步增强。基于出口复苏和内需增长的共同拉动,钨产品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性增长。

  而从长期来看,社会发展对钨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基本面依然乐观,下游房地产在经历去库存后存有潜在补库需求,以及工程机械市场更新,都将刺激钨产品需求继续向好。(记者  王东岳/文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