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8个一线城市怎么说 “新一线城市”话题再掀波澜
哪些城市是中国“一线城市”有争议
由于一线城市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到底哪些城市是一线城市也没有权威性认定。
市场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因为这4个城市无论是在GDP总量上,还是对就业者的吸引力,排名都比较靠前。
除此之外,国家统计局2010年调查五大一线城市空置房时选取的一线城市名单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相比北上广深,多了一个天津。
还有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即中国四大直辖市作为一线城市。当然这种划分方式,仅仅考虑了城市的行政级别。
“根本就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对一线城市这个提法做过明确的界定,也很难去进行准确的判定。因此,用‘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这些概念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并不准确。”肖金成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有多个指标,比如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人均收入、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国际知名度等等,因此用“城市竞争力”“国际化大都市”来定性比较权威,毕竟是经过了学术部门的研究。
学界认可“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排名
目前关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排名有多种,比较权威的当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由中国社科院主办,自2003年开始,该报告每年发布一次,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后排出座次。这份报告主要是由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报告从全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城市的整体位置,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战略,为相关省区和具体城市分析自身竞争力,制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提供启示和参考。
2017年6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显示,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分别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佛山、南京、无锡、东莞、成都、新北、青岛、郑州、厦门、长沙。此外,《报告》筛选出9个转型升级的最佳案例城市,分别是:重庆、深圳、广州、成都、佛山、包头、南通、苏州、长沙。
除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认定也得到不少专家的认可。
有人说,国际大都市,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顶给城市戴上的皇冠。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将这一概念解释为: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
在肖金成看来,国际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都市。“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人口规模指标,真正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还需要经济、对外交往、影响力等多个指标来衡量,根据综合指标进行研究分析,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分别在2002年和2011年进行关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研究,认定的我国十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天津、沈阳、南京、杭州。除了国际化大都市,还排列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可上述排位,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些认定符合学术规范,不是从房地产延伸开来的概念。“此外还有国家中心城市的认定,这不是学术界的研究,是国家层面的命名,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使命。这些都是综合考虑到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要扮演的角色,根据综合指标进行的研究分析,市场是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