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站上6%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7天、14天的理财产品,以前收益率若能攀上4%就非常不错,现在却纷纷达到5%,甚至超过6%,最近,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涨疯了!不过,购买短期理财产品,除了注意收益率外,业内人士提醒,这类产品更适合短期流动资金,不建议将资金全部配置在这类产品,而且这类产品额度较为稀缺,有兴趣的投资者购买需及时,以免剩余资金“沦为”活期存款而降低实际收益率。
短期理财产品年收益超6%
“××银行15日热销两款21天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BY11345(5.40%)、BY11346(6.00%)……”、“我行安盈理财6631,期限13天,参考年收益率5.5%……”
“仅一天,我就收到了四家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销售广告。”上周四,在丰泽街一家公司工作的读者小林告诉记者。小林说,在推广的这些短期理财产品中,好多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提到5%甚至6%以上,对她的吸引力挺大的,因此她也注意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据了解,目前中行、农行、民生、招行等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中,都有这种年化收益率在5%甚至6%以上的理财产品。其中,中国银行6月16日发行的BY11352,投资期为14天的一款产品年化收益率为5.5%,21天的一款产品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6.3%。招商银行23日将发行的招银进宝系列之人民币日日盈33号,投资期只有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则达5%。
记者根据银率网数据统计,从上周一(6月13日)至本周一(6月20日),泉州各家银行共有182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售,投资期限在一个月内(30天以内)的有91款。这些投资期限在一个月内的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2%。其中投资期限为7天的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7%,投资期限为14天的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42%。
业内人士指出,在最近两三个月,7天、14天的理财产品若能达到4%就已不错,而现在14天的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就能超过4.42%,高收益产品的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超高收益不会一直持续
虽然部分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攀上5%或6%,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产品的超高收益只是暂时的,并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6月即将结束,很多银行都面临年中的存款考验。因此一些银行发行这类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通过将产品的到期日设定在月底,到时,银行再千方百计留住这些资金。”一国有银行泉州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
“今年由于不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加息,资本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例如银行间的拆借市场,因此老百姓手中的资金作为一种‘产品’,此时价格也会随行就市,收益率提升也是很正常的。”一股份银行泉州分行财富管理负责人江先生说。
“因此,这其实是目前银行变相拉存款的一种方式,随着年中考核过去,可以预测大部分此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应该会有所‘收敛’,目前的高收益局面不会维持太久。因为以这种高收益来吸引顾客的方式对银行来说其实是赔本生意。”上述业内人士吴先生说。
额度一般有限
“另外,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这类产品都是地方分行发行的产品,而不是银行总行发行的产品,如果是总行发行的产品,对银行来说将是很大的成本负担。”业内人士指出。记者发现,这些收益在5%或6%以上的短期理财产品中,不乏本地特色的产品。如招商银行这几天正在发售的产品中,有着4.8%和5%高年化收益率的产品都是专属于其福建区域的。
业界普遍提醒,这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额度一般有限。“因此有兴趣的投资者要及时注意各行发出的信息,以免错过投资机会,购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能购买的额度有多少。很多投资者往往没看好细节,就把钱转到相应账户上,后来才发现产品的额度有限,用到的只有部分资金,虽然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很高,但由于一些资金只享受活期利息,他的资金实际收益率其实是打折扣的。”上述业内人士江先生说。
不建议完全配置此类产品
2011年上半年即将过去,各种关于基金上半年投资的统计数据目前也相继出炉。据相关媒体报道,2011年上半年,基金公司惨败,60家基金公司难有一家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亏损3.61%,比上证指数跌幅高出2.6个百分点,亏损最多的公司则比上证指数跌幅高出16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在过去较少见。截至6月14日,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750点下跌至2730点,跌幅约为1%,而2011年以前成立的494只偏股型基金却在复杂的震荡市行情里平均下跌8.48%,仅15只取得正收益,跑赢上证指数的基金共有27只,占基金总数的5.45%。
在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走弱、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短期走高的时候,市民是否应该放弃基金而投奔银行理财产品呢?业内人士认为不尽然。
“目前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比较高,对很多客户来说是代替活期存款、抵抗通胀的有利工具。”业内人士吴先生说,“最新公布的5月份CPI涨幅为5.5%,这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相对于其他投资工具,确实具有较明显的抗通胀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这类产品的投资期限都比较短,因此我们一般建议客户将它们作为流动资金的配置工具。而中长期的理财产品目前收益率相对于基金等其他投资渠道而言,其实是偏低的,因此在中长期投资方面,基金仍具有较好的投资潜力。”一家股份制银行泉州丰泽支行贵宾理财经理吴女士告诉记者,“历史数据表明,那些已经超过5年的基金明显跑赢大盘和CPI。”
“而且目前这些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门槛都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买得起。因此在我们的销售数据中,购买基金的人仍明显多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业内人士江先生说。业界认为,在目前股市震荡下跌的情况下,加大定投,如加大每期的定投金额或加大定投次数,是降低基金定投成本、扩大投资收益的良好时机。
据悉,购买上述招行福建区域专享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最低门槛为50万元。(本网记者 吴秀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