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银监局:债委会有助于化解担保链风险
(记者 韩祎)面对“担保圈”这类容易引发大面积风险的模式,债委会不仅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还可实现多方共赢。
2017年1月5日,浙江银监局局长熊涛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介绍债委会制度在浙江省的实践情况,“化圈解链”为代表的模式正逐步盘活省内企业。
浙江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辖内已经组建各类债委会700家,涉及用信余额2335亿元。
“债委会是去年银监会根据现实需要提出的政策要求,浙江银监局结合本省实际,围绕困难企业分类帮扶和僵尸企业出清两大领域,以实现促帮扶和维债权的目的。”熊涛表示。
同时,这一系列工作也有底线要求,比如分类帮扶严禁“边帮扶、边讨债”,而是要“帮守信、打讨债”。
化圈解链
浙江省确立了“1+1”双轨模式推进债委会工作,即“困难企业帮扶+僵尸企业出清”相结合的思路。原则上,选择“三家以上债权银行、且贷款余额合计3000万元以上”的困难企业和“僵尸企业”组建债委会。
熊涛表示,浙江省辖内债委会的建设至少发挥三方面的成效。首先是推动“化圈解链”(即化解担保圈风险,解决资金链和担保链问题),第二是增进银企互信,第三是优化信贷文化。
“大家都知道浙江银监局‘化圈解链’模式较为突出,通过债委会推动银行间一致的理性行动,有助于担保链风险的化解。”熊涛表示。
他续指,特别是对于担保关系复杂且涉及多家企业的担保圈,鼓励探索对整个担保圈组建统一管理的债委会。“这是债委会的升级版,建立有效的债务隔离机制,统一化圈解链,可以确保风险不扩大、不蔓延。”
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王小龙认为,债委会确实是取得多方共赢的创新机制。比如在解担保方面,由于担保链会带来连锁反应,在一个案例中,天台农商行通过启动债权人委员会会议制度,为担保企业化圈解链,从而盘活了公司债务。
王小龙介绍,各方还应该坚持不压贷的原则,维持原债务额度,同时暂缓司法措施。他表示,对于部分已经遭到起诉的担保企业,保留其担保责任的同时,主动与法院沟通,暂不采取查封、冻结等进一步司法措施,以此保证联保担保企业正常运转。
最后,加快抵押物的处置和降利减负也非常重要。王小龙透露,2016年浙江省整个农信系统各行社组建或参与债委会达220个,涉及贷款额度153.1亿元,为企业减费让利3341.26万元。
能帮则帮、该退要退
“有一些‘两高一剩’,杠杆过高的、产能过剩的、环保不达标的,我们不救。”熊涛表示,要坚持能帮则帮、该退要退;不轻易打退堂鼓,也不能有求必应。
浙江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银行业共对6533家企业开展帮扶,涉及贷款2400多亿元,其中有1535家企业初见成效,涉及贷款近800亿元。
浙江湖州的一家中型民营企业利豪集团,就是分类帮扶的受益者。2016年,由于国际市场影响出口快速下滑,利豪集团销售收入大幅减少,资金周转困难,向当地政府申请破产。
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沈荣勤介绍,当时这家企业在银行融资总额4.6亿元(工行涉及1.7亿元),涉及担保金额2.2亿元;企业内员工1000多名,供应商上百家,如果企业破产将对当地造成很大影响。
“我们当时评估了这家企业,有资产、有抵押,产品也很不错,只不过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出现暂时的困难。”沈荣勤表示,工行主动与当地政府、监管部门以及7家融资银行联系,提出不走破产路子,成立债权人委员会,采取帮扶措施。
随后,债权人委员会成员从三个方面帮扶企业。在贷款上,确定帮扶期限为5年,在企业按时支付银行利息以及供应商贷款的情况下,供应商、银行一律对企业不起诉、不查封;贷款到期后,为企业办理再融资、展期业务,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在利率上,联合各家债权银行全面下调企业融资利息,从原来的上浮20%-30%不等,基本上调整到基准利率。在结息方式上,从原来的按月结息调整为按季计息,减轻企业付息压力。
“以上措施的效果比较明显,目前利豪集团的生产经营正常。” 沈荣勤介绍,2016年末,集团融资总量从原先的4.6亿元下降到1.7亿元,达到了瘦身降杠杆的效果,已经摆脱了破产危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