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企打赢美国官司 铁质机械传动件反倾销回顾
德恩精工企业一角
问卷
简直就像审判一样
立案只是“双反”贸易摩擦案件的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不同于中国官司,双方对薄公堂,唇枪舌战。案件从问卷开始。
大洋彼岸,500多份问卷一年时间不期而至,谢龙德一开始也看得莫名其妙。“周一到周六,几乎每天都在问,问题随时都在变,不晓得到底对方想知道什么。”
关于问卷的问题,谢德龙举例称,比如原材料的库存记录,工资支付记录和考勤记录,减免税或税金支付等等,甚至还有企业能耗方面水电气的花费。
从律师那里,谢龙德知道了问卷的厉害。“这就是国际官司审理过程,白字黑字,全部作为裁决依据。”谢德龙发现,问题越来越苛刻,甚至涉及商业机密。他后来才知道,原来美国商务部还会将这些文件,给起诉企业看,起诉企业会根据回答,再重新发问。“简直就像审判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问卷,企业千万不能不闻不问,如果出口商不回复,美国方面将依据申诉方的材料作出裁决,这样企业不但会很被动,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被征收惩罚性关税)。”谢龙德说,“这只是第一道坎,强制应诉企业除了填写问卷,还有一关要过,就是面对美国商务部来中国企业现场核查问卷填写的内容。”
核查
美国商务部“刀枪不入”
2016年4月11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反补贴肯定性初裁,谢龙德所在公司的相应税率被定为33.94%。初裁半个月之后,4月26日和6月21日,就反补贴、反倾销事项,美国商务部,先后派了四个审核员和两个翻译来到德恩。
“现场核查前,美国方面不会告诉企业核查的具体事项,只是列一个大纲,而真正到了现场时,美国方面核查很仔细也非常挑剔,他们多用视频取证,美国商务部和美国起诉方还会远程遥控指导,有时一个问题要来回查几次,使劲儿地找你的毛病。”谢龙德称。
审核员全部住在成都,连早饭都不在青神吃。“开始还想作为主人,准备一点小礼品,后来问了律师,全部否了。”谢龙德说,“他们‘刀枪不入’。”
6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案肯定性初裁,德恩的税率被定为2.17%。后经终裁,美国商务部作出肯定终裁,裁定中国参与应诉企业反倾销税率为13.64%,反补贴税率为33.26。
“初裁结果出来后,美国进口商订单立即减少,进入观望状态。算下来,我们公司至少损失近1亿元的订单。”谢龙德说,“终裁结果意味着,今后我们的产品,都有可能随时加税,前途堪忧。”谢龙德说,德恩每年产值大概5个亿,在美国销售收入大约1个亿。“美国是我们未来最好的市场,失去这个市场,可能要影响好几十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