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减税降费5000亿送红利
5大任务
积极发力供给侧
【镜头】“眼下要拆了,真有点舍不得啊!”张继文是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一名炉前工,看着奋战过多年的宣钢5号高炉被拆除,很是感慨。“可该拆还得拆啊!不然那么多钢厂,谁都活不下去!”
一年来,各地区打响了“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供给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去产能,刮骨疗伤,态度坚决。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年度目标任务均提前并超额完成。
去库存,分城施策,进展明显。自3月份起,全国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
去杠杆,稳妥推进,规范有序。10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降成本,刀刃向内,环境趋好。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和降低社保费率,预计全年成本下降超过1万亿元。
补短板,抓关键点,补薄弱处。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使用、产业扶贫长短结合。
【点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认为,目前,经济企稳态势日渐明朗,为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我们应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放大改革中积极因素的正面效应。
5000亿元
减税降费送红利
【镜头】“那边是公司今年新拓的一片厂房,里面的设备都是国家送给我们的。”在淮安市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姜世毅说,营改增后不动产可以抵扣税款,今年新厂房投入了817万元,按规定可减税近100万元,相当于为公司免费送了设备。
作为财税改革的重大举措,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四大行业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预计全年减税降费将超过5000亿元,成为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减税行动。其中5—10月,新纳入试点范围的建筑等四大行业共有1064万户纳税人完成税制转换,与缴纳营业税相比,累计减税965亿元。四大行业的26个细分行业,全部实现了税负只减不增的预定目标,税负下降14.8%。
【点评】“营改增是今年力度最大的减税措施,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营改增减税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力配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抵扣链条的彻底打通和不动产抵扣政策的实施,原来征收增值税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到更多减税支持,对促进这些产业扩大投资、转型升级产生了很好的政策引领作用。
3000家
金融活水润经济
【镜头】12月初,A股上市公司总数突破3000家。“从0到3000”,A股市场用了26年。这期间,虽然有风雨有波折,但市场不断壮大、不断开放的大趋势却从未改变。新三板经过短短数年发展,挂牌公司也突破万家。直接融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更有活力的一个例证。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数字背后,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不断创新。10月,首单创新创业公司债成功发行;11月,国家开发银行和北京仁创生态公司签订“投资+贷款”合同,成为第一个落地的投贷联动项目……不断涌现的金融新渠道,为经济发展注入一股股新鲜血液。
【点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解决“脱实向虚”,需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让人们有更多稳定的投资渠道。通过改善金融服务,打造多层次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有利于振兴实体经济。(记者 陆娅楠 林丽鹂 王 珂 刘志强 吴秋余 许志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