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支持票据引入SPV 成为证券化融资工具

财新网   2016-12-13 21:35

­  (记者 郭楠)资产支持票据推出四年后,引入特定目的载体,从“债务融资工具”升级为“证券化融资工具”。

­  12月12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修订稿)》(下称新版《指引》),引入特定目的载体(SPV),丰富基础资产类型。

­  新版《指引》定义,资产支持票据(ABN)是指非金融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采用结构化方式,通过发行载体发行的,由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收益支持的,按约定以还本付息等方式支付收益的证券化融资工具。

­  最大的变化是,为资产支持票据引入了SPV,可以是特定目的信托、特定目的公司等其他载体,也可以是发起机构。

­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周岳表示,引入特定目的载体,便于资产支持票据实现“破产隔离”和“真实出售”,成为能够“破产隔离结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并使融资人达到表外融资的目的。同时,也保留了现有的“特定目的账户+应收账款质押”的模式,满足了多样化融资需求。

­  周岳还强调,资产支持票据定义由“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改为“按约定以还本付息等方式支付收益的证券化融资工具”,充分体现了“资产支持”的特点,资产支持票据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  新版《指引》丰富了合格基础资产类型,可以是企业应收账款、租赁债权、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也可以是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相关财产权利。

­  对于基础资产的担保负担、现金流、期限等要求,新版《指引》均给出详细说明。新版《指引》特别指出,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权利限制,能够通过合理安排解除相关担保负担和其他权利限制的除外,并要求充分披露和风险提示。

­  周岳表示,从市场上已有的资产支持票据来看,过去发行人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类企业或公用事业类企业,因此基础资产以建设应收款和公用事业收费收入为主;而今年已经有所改变,融资租赁公司和实体企业均有参与,随着发行规则的完善,将帮助更多的实体企业降低成本和杠杆率,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结构化融资市场的发展。

­  另外,在信用评级方面,新版《指引》也与过往有所不同,不再要求聘请两家评级机构开展信用评级,而采用分层结构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最低档次票据不可进行信用评级。新版《指引》还强化了投资者保护机制,新增了评级展望下调的应对措施,以及基础资产现金流与预测值偏差的处理机制。

­  ABN于2012年8月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截至2016年10月末,共发行28只ABN,发行额累计278.89亿元。此前,制约ABN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无法真实出售,是表内融资的债务融资工具。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