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稳步上升但整体情况仍不理想
中新社上海11月26日电 (缪璐)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6日发布的《2016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虽然呈现小幅稳步上升趋势,但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整体情况仍不理想,财政透明度最低的省份仅公开不到1/4的财政信息。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项目组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中国31个省份的财政信息公开展开调查,此次发布的报告也是自2009年实施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以来的第八份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2016年31个省份财政透明度的平均得分为42.25分,分别比2015年的36.04分和2014年的32.68分高6.21分和9.57分;2016年31个省份财政透明度最高分为65.53分,分别比2015年的57.01分和2014年的59.37分高8.52分和6.16分;2016年31个省份财政透明度最低分为23.71分,分别比2015年的19.44分和2014年的11.52分高4.27分和12.19分。
虽然省级财政透明度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均呈小幅稳步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很低。报告指出,这表明财政信息公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的积极作用还不明显,与建成规范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仍有较大差距。
此次报告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资产负债、部门预算及相关信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企业、被调查者态度及责任心9项信息要素为评价标准。
其中,被调查者态度及责任心得分最高,31个省份的平均得分为80.87分,说明大部分政府部门能够积极回复项目组的政府信任公开申请;其次是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企业资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部门预算,得分均在30分以上。
此外,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和政府资产负债的信息公开情况最差,平均得分不到13分,其中财政专户是9项信息要素中唯一一项得分要比2015年低的信息要素,这反映了相关部门长期以来忽视对财政专户和政府资产负债的统计和信息公开。(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