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实质性提速 IPO堰塞湖有望一年内疏通
证监会在11月18日再次核发了14家企业的上市批文。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11月证监会连续核发的第三批IPO批文,这也表明了证监会对IPO审核的实质性提速,虽然注册制改革的推行目前还没有时间表,但是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最终还是要实现,而实现这一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对目前IPO的存量企业进行消化。
证监会再核发14家企业
在证监会上周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没有曝出重磅信息时,证监会核发的批文就成了市场讨论的热点,市场会关注证监会又核发了多少家企业的首发上市,这些获得批文的准上市公司中有没有明星公司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以及证监会的审批速度。
11月18日,证监会又核发了14家企业的上市批文,其中上交所和深交所各7家企业获得批文,深交所中中小板为3家,创业板为4家。14家企业的筹资总额预计不超过64亿元。
在证监会发布了新股申购新规,新股申购不再冻结资金后,新股发行的利空被顺利解决。证监会核发的批文已经不再成为市场的利空,反而成为了投资者的利好。因为每次核发的新股都意味着只要有持股的投资者都可以免费进行申购,此次核发的14家企业就相当于又有14只彩票蓄势待发。
对于许多小散来说,只要幸运地中一签,就意味着能轻松获利数万元,按照目前监管层的发行速率,企业在获得IPO批文后,慢则一个月快则半个月内就能开始进行申购。11月21日开始申购的两只新股星源材质和湘油泵,就分别在10月14日和11月4日获得了IPO批文,而10月28日获得批文的桂发祥在11月8日就完成了申购并在11月18日正式登陆了深交所。
半个多月三批批文罕见
因为对市场没有冻结资金的影响,监管层IPO审核的提速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证监会在11月18日核发的14家企业也被认为是监管层IPO审核出现实质性提速的表现。因为这已经是11月的连续第三批IPO批文,而11月才刚过去2/3,这也预示着,11月出现第四批批文的可能性也是大概率存在的。
不过不管本月最终是否会出现第四批批文,仅半个多月就核发三批批文的速度也是近年来较为罕见的。
相比之下,10月证监会分别在10月14日和10月28日核发了两批批文,9月证监会分别在9月9日和9月23日核发了两批批文,8月证监会分别在8月5日和8月19日核发了两批批文,7月则没有批文,6月17日核发了一批,5月没有批文,3月和4月各核发了一批。
2015年7月监管层宣布暂停IPO审核,当时获得批文的28家企业也将暂缓发行,此后在当年11月重启并取消预先冻结资金的新股申购制度。虽然新股审核恢复正常,但是证监会的审核速度却并没有明显提速,一直到2016年3月25日才基本完成前面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的消化,核发了IPO重启后的首批批文。
从单月核发的批文数量对比上看,可以明显地发现,在2015年时监管层基本上保持着单月最多两批批文的效率,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016年10月,所以今年11月半个月就三批批文是实质性的突破,发行速度提速非常明显。
从单批批文的数量上也可以看出监管层的审核提速,证监会11月已经核发的三批批文中单批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别为9家、15家和14家,其中11月11日核发的15家突破了单批14家的上限,而年初单批批文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只是7家和13家。市场人士猜测,在未来单批核发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将继续突破,恢复出现2015年单批20-30家的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