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再陷乌龙“研报门” 投资者称被忽悠

北京商报   2016-10-19 15:07

  多次因研报违规被罚

  实际上,长江证券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研究报告方面栽跟头。

  今年1月23日,长江证券曾发布了一份《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北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公告显示,湖北证监局认为长江证券在开展研究报告业务时,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情形。最终湖北证监局责令长江证券在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每3个月对公司研究报告业务增加一次内部合规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湖北证监局报送合规检查报告。

  除此之外,在2015年,长江证券还曾因研报违规而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在去年5月4日晚,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了内容涉及“长江证券研报预测三季度或提高印花税”的文章,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而后,证监会于5月6日对长江证券相关研究报告的制作、审批和发布等情况进行了合规性核查。从检查情况看,媒体转载内容来源于5月4日长江证券发布的题为《上证成交可上1.4万亿,创业板已达巅峰——从交易成本看当前市场系列之二》的研究报告。证监会在检查中发现,长江证券未与转载机构签订协议,未明确转载责任,致使转载机构篡改了研究报告标题;研报报送审核人员不符合公司内部规定,未能严格执行其内部管理制度。最终,证监会认为长江证券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并违反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最终对长江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如此看来,在研报业务方面,长江证券可谓是“屡教不改”。

  研报业务风控措施遭质疑

  “如果是连续多次出现问题的话,可能是在风控方面存在问题,也可能是执行力不强。”沪上一位私募人士如是说。该私募人士同时表示,券商研究报告闹出乌龙,还可能会让市场投资者对券商机构的专业水平产生质疑。

  而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更是直言类似的乌龙研究报告可能会让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这种乌龙研报带给投资者的危害是直接和令人愤慨的,因研报导致投资受损的投资者,应拿起法律诉讼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家券商连上市公司基本的业务都没有搞清楚,可见水平多么的堪忧。”宋清辉如是说。

  “对券商这些研报监管层该下大力度管管了,部分奇葩研报、乌龙研报、虚假研报已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券商研报的质量和规范程度亟须提升,还市场以清朗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到不法券商研报的损害。”宋清辉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昨日曾致电长江证券董秘办公室“对公司风控管理流程”等问题进行采访,对方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要问一下内控管理部门,等一下给回复。”不过,截至记者发稿,长江证券方面尚未给予回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5月19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下一轮92号95号
  • 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今日启动 调查
  • 检察机关依法对杨子兴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