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暂停14天期逆回购 专家称货币政策短期难松难紧
各国货币政策走向
英国央行“按兵不动”年内还将有一次降息
专家表示,中国暂不需要加大政策刺激来对冲英国脱欧引致的负面影响,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下降
近期,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定及会议纪要,决定将利率维持于0.25%不变,符合预期,QE规模维持于4350亿英镑不变。
英国央行会议纪要显示,9月份利率决议中,加息-不变-降息投票比例为0-9-0(8月份为0-0-9),货币政策委员会一致同意维持4350亿英镑资产购买规模不变、维持企业债购买规模为100亿英镑不变。
同时,会议纪要显示,英国央行认为8月份加大宽松的初始影响较为良好,近期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预计在2017年上半年通胀将达到2%的目标,多数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对经济前景的看法并未发生改变,下半年的经济放缓可能没有此前预期的严重。如果未来经济的表现8月份展望相一致,年内还将有一次降息。
据悉,在此前的8月份利率决议上,英国央行7年来首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0.5%下调25个基点至0.25%,并扩大QE规模。在此之后,近期出炉的经济数据表现亮眼,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接连上调英国经济增长预期。
有关专家表示,8月份英国央行降息25个点,推出600亿英镑的债券购买计划,并新增100亿英镑企业债购买。这些多重计划对市场提供强烈信号,目的是防止英国脱欧后英国经济放缓。近期数据表明其政策已见成效,因此英国央行将不会进一步实施刺激政策。英国经济出现改善,因此英国央行将维持观望状态。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经济在脱欧之后,短时间内受到的负面冲击比预期要低。鉴于退欧程序还没有实质性启动,因此英国央行不急于过快过早的进入宽松模式,而是采取相机抉择立场,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时调整政策力度。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经济体而言,暂时不需要加大政策刺激来对冲英国脱欧所引致的负面冲击,只需要根据国内经济的需要适度调整,具体而言,中国降准降息的必要性暂时下降。”章俊告诉记者。(记者 苏诗钰)
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 人民币汇率或顺势升值
分析人士认为, 美国本期加息可能很小,这也有助于打击做空人民币的游资
9月20日-21日,美联储将召开FOMC货币政策会议并公布其9月货币政策利率决议。美联储究竟是否加息,最终谜底将马上揭晓。但实际上,市场人士普遍对美联储9月份加息的预期极低,认为美联储此次不太可能“意外”加息。
“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确实很低,但并不是没有。这次有可能不加息,但个人认为年底还是会加息的。”厚生智库研究员赵亚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美国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资产价格也出现了下滑,因此,如果美联储最终决议不加息,人民币汇率可能会顺势升值,打击做空人民币的游资。
9月14日香港隔夜人民币银行同业拆息(Hibor)利率定价飙升532个基点至8.1617%,创半年以来新高,一周期Hibor亦涨至10.152%,上涨522.57个基点。此前,在9月8日,Hibor的隔夜利率也有过上涨,较前一日上升388个基点至5.45%。
市场对此解读为,央行可能为稳定汇率而抬高做空离岸人民币的成本,尽管现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已经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而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反弹,显示出央行组合拳打击人民币做空投机者,此举也为后续汇率双向波动提供空间。
“这次美联储加息的概率相对较低。实际上,美联储加息的进程和预期存在波动和不确定性,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走势造成了扰动。不管怎么说,如果这次如市场主流预期并没有加息,那么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国际货币走势仍将维持在目前的状态。人民币将继续稳中略贬的趋势。”联讯证券研究主管付立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记者 傅苏颖)
日本央行或走维稳货币政策路线
日本央行将在9月20日至9月21日的利率会议上对当前政策框架进行全面评估,市场对日本央行是否会加码宽松存在争议。不过,大部分机构预计日本央行将维稳利率和QE购买规模不变。
有关专家表示,若日本央行坚持维稳的话,将带动日元大涨,日股遭到抛售,其他非美货币短线也可能跟随日元走强,黄金将承压下行。
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教授曹啸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国在权衡货币政策时,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在增长与通胀之间,依然以增长为主,在经济明确复苏实务趋势之前,不会因为短期的经济回暖而贸然退出宽松,包括美国在内,除非通胀出现较大的变化,美联储不会贸然加息,即使有鹰派的言论,也是为了降低通胀预期,维护美元汇率的稳定,避免其他国家采取更为激进的货币贬值政策;二是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维护汇率体系的相对稳定,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对金融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也是各国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复苏的边际效果在递减,尤其是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预期,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对于投资的刺激作用较差,出现流动性陷阱的征兆,甚至于需要警惕滞涨出现的可能性。如果一味的宽松不能较快、较好的刺激投资与消费,有可能在天量货币的刺激下,迅速由通缩转向通胀,这个风险是存在的。当然,目前石油等价格低迷、需求不足等因素带来的成本较低,会抵消掉或者降低了通胀出现的概率。因此,如果经济没有大的变化,日本未来采取原有政策力度的可能性较大。”曹啸告诉记者。(记者 苏诗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