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四省企业债务处置情况调查:去杠杆 一刀切使不得

2016-09-12 16:42 来源:人民日报 0

  四解:统筹“去”

  “一些企业开始观望,拖欠银行利息,盼着能搭上债转股‘便车’”

  “现在到各大交易所上市很难,即使是新三板,门槛也很高,并且上市企业要承担的费用不低,企业到新三板上市,整个费用需要80万甚至100万元。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便利实现股权融资”

  “去杠杆中,债转股会如何推进?”对此,企业和银行均很关注,并盼着尽快出台债转股细则。

  “由于政策不明朗,一些已经还本付息困难的企业开始观望,拖欠银行利息,指望能搭上债转股‘便车’、欠债不用还钱。”黑龙江省金融办金融工作处处长单国宏指出,应尽快明确去杠杆相关政策,并具体到相关企业,以便金融机构及早确定扶优限劣政策和对象,防止因政策不明和市场恐慌误伤优质企业,也防止本应淘汰的企业还心存侥幸。

  部分金融机构对债转股很谨慎。有银行提出,金融机构不可能长期持股,必须为未来股权退出提前设置通道。债转股不能成为企业甩包袱的手段,特别是产能落后严重、基本面极差的僵尸企业,直接破产清算是最优选择。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债转股。”某大银行地方分行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债转股只能是过渡性的,若作为消化不良资产的方式,可能会越陷越深。对银行来讲,要保证自身的资金安全,推行债转股就要为股权的退出通道打好基础。

  不少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认为,去杠杆的根本出发点是化解经济运行风险,但这一行为本身有可能触发潜在金融风险,希望政策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能更加明晰,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协调和风险控制机制,综合施策,稳妥推进。

  政策在持续发力,但还有不少“小洞”要填补。

  比如,正在推行的债委会制度,使一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得以喘息。然而,目前债委会是区域性的,许多企业在全国都有贷款,往往是当地机构说好了不抽贷,却被外地银行抢先抽贷。业内人士建议,加强全国范围的债委会协调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全国一盘棋,拿出协调一致的信贷政策,不轻易退贷。

  再如,在去杠杆中,银行也碰到一些短期难题,盼望国家出台配套措施予以支持。某银行地方分行负责人说:“经济下行期,不良资产高企,监管机构能否对拨备覆盖率给出更大的容忍空间?现在底线要求为150%,一边是拨备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另一边是银行又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核销。”

  此外,不良贷款上升,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和渠道有限,而相关税费却较高。建设银行徐州分行副行长许范新说,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需要政府协调工商局、房产局、土地局、车管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银行查询企业和个人资产信息,使银行能尽早介入、及时维护债权,同时要降低执行、评估、过户等费用,降低处置成本。

  “现在到各大交易所上市很难,即使是新三板,门槛也很高,并且上市企业要承担的费用不低,企业到新三板上市,整个费用需要80万甚至100万元。”徐州金融办李培强说,去杠杆要降低债权融资比例,提高股权融资比例,建议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便利实现股权融资,真正完成去杠杆。(记者 欧阳洁 许志峰 吴秋余 王 观)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银鹭八宝粥屡陷“质量门”为何不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